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奇隆的两次出生

(2013-11-21 09:08:20)
分类: 花言峭语

 

吴奇隆的两次出生

吴奇隆的童年照片。那时,什么都还没发生。

 

 

 

吴奇隆的两次出生

韩松落

 

 

    青春偶像,往往要经历两次出生,一次是新生,一次是重生,第二次更难。小虎队的三个成员,在极盛时期过去后,境遇各自不同。真正实现重生的是吴奇隆,他一直密集地出演电影和电视剧,并且终于在2011年,凭借穿越剧《步步惊心》中的四阿哥角色爆红。吴奇隆之所以再度走红,或许因为,他由Beloved向Lover转型成功。
    古希腊时代,男子在少年时是“Beloved”(被爱者,或者说,宠儿),年长的男子则是Lover(爱者),被爱者生活在爱者和他人的庇护和指导下,向他们学习社会交往、和睦共处的礼仪,但是,一旦过了某个年龄段,就必须变成“爱者”,担负起庇护和指导他人的责任,违反了这个游戏规则,过期耽留,就会遭到惩罚。当然,不只古希腊时代如此,“Beloved”和“Lover”的转换,是成长之必须,只不过古希腊的命名使之更有仪式感。让—雅克·卢梭《爱弥儿》里说:“男人不能总是像个孩子。在命中注定的某一刻,他会离开童年。这一刻虽如此短暂,却意义深远。就像呼啸的浪潮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不断上涨的热情同样预示着什么。压抑已久的兴奋警告我们危险即将来临。”
    小虎队曾经的角色,是彼得·潘式少年,是全社会目光注视下的“Beloved”。他们的歌,他们在MV中的表现,和上世纪之初德国的“候鸟运动”(The  Wandervogel)遥相呼应——青年人不想当军人、工人、运动员,转而寻求别的出路,他们结成各种社团,穿着古服,经常性去远足和宿营,在野外围着篝火唱歌。《青苹果乐园》、《逍遥游》、《爱》、《蝴蝶飞呀》、《红蜻蜓》里的小虎队,似乎生活在一个永恒的夏天,总在聚会、远足、海钓,或者在草木幽深之处扎营,李子恒为他们创作的那些歌,也常常要歌唱“大海”、“晚霞”、“蝴蝶”、“飞翔”,这固然是台湾民歌运动遗留的传统,也是解严之后的必然,禁锢一打开,接下来就是沉溺。
    小虎队承载的是“渴望永葆青春的理想,以及浮士德式的反自然契约。” 但他们的真身不可能长期维持这个假象,陈志朋在1991年12月的服兵役,导致了小虎队第一次解散,1993年年底,小虎队重组,此后再度解散,三人各寻出路,三个“绝世美少年”(百度百科语)的形象渐渐起了变化,他们必须得割断他们和“青春”之间的脐带,从全社会的“宠儿”角色里挣脱出来,离开童年,投身成人世界的危险和不妥。但Beloved向着Lover过渡的时期,也是尴尬时期,吴奇隆或者苏有朋,还是在偶像剧里打转,尽管,观众比他们更清楚他们形象上的变化。
    最先完成这个过渡的,是吴奇隆。和苏有朋、陈志朋不一样的是,吴奇隆家境不好,十三岁就出来打各种零工,被星探发现,也是在摆地摊时,作为港台最著名的还债明星,他直到2002年才帮借了高利贷的父亲还清债务。这期间,他疯狂接戏、受各种伤、开餐厅、经历婚变,电视剧《大码头》显示出他已经有能力驾驭复杂角色,他和马雅舒的婚姻,则显示出他已经适应成人世界的处事法则,婚变之后,他慷慨分家,不出恶言,只在《步步惊心》爆红之后,接受采访时说“感情真的没空想,但要当爸爸不难”,并表示,不排斥找代理孕母亲生子。隐隐一点雷声,什么都没说,什么都说尽,符合中国社会对成年男性的期望。
    曾经的宠儿们,必须在时过境迁后,担负起指导他人的责任,不能胜任者,必然被轻视。许多明星的事业之所以停滞,多半是因为没有完成这种形象的转换。       

    1904年,詹姆斯·马修·巴利的童话剧《彼得·潘》上演,最后一幕,彼得吹着笛子吸引来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并和家人重聚,彼得独自站在窗外,看着孩子们和他们的家人团聚。
   窗外还是窗内?Beloved还是Lover?这是凛冽的时间之刃总会摆出的选择。一代一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汪峰的严肃
后一篇:向着明亮那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