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
刘家良先生去世,激起无限追怀,甄子丹认为,他是“一代宗师,功夫片的巨人”。娱乐业的重要人物去世时,常见的那句话——“一个时代结束了”,这次却没有出现,大概因为,由他发扬光大的功夫片传统,在他去世之前,已经开始没落。
著名影人熊欣欣曾在香港影视博览会的华语类型片论坛上说:“功夫片已死”,后来,他对自己的激愤说法予以详解,在他看来,当下的电影现状,对功夫片演员格外不利,一方面,电影投资方为了市场,为了票房,更愿意邀请偶像演员出演功夫片,动作场面由替身和特效合力完成;另一方面,“很多功夫片的导演既不尊重功夫,也不尊重武行,只重视明星,导致功夫片变得不伦不类”。
从表面上看,功夫片(或者说武侠片,两者的区别,在于表现打斗动作时的写实或者写意,真实或者虚构,在于对物理现象进行夸张的程度)并没没落,银幕上仍有各种古装或者时装的动作片,甚至因为电影技术的日益进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从更深处看去,这些功夫片,已经不是往日意义上的功夫片,更多虚构,更多写意,奇观覆盖了现实,夸张多于耐心,“功夫”的核心价值,那种硬桥硬马的打斗,那种身负绝艺的演员的个人魅力和个人价值,正在被忽略,一切正如熊欣欣所说,在走向没落,甚至死亡。
功夫片的没落,不是从今天才开始,而和电影工业中动作人才的凋零密切相关。功夫片和戏曲渊源很深,张彻先生的《我来谈香港电影的本土渊源》中,对此有精彩论述,他说,香港电影的源泉,就是戏曲,尤其香港武侠片:“香港武侠片受京戏影响很大,诚然;但早期的武侠片其实受粤剧影响为多,只是间接受到海派京戏的影响,这一类影响也及于后来的‘新派武侠片’如威也,弹床技术,武师起的作用很大,有口号‘武师万能’!
因此,一旦当李小龙确立了功夫片的格局、取向之后,在银幕上担当斗士之责的演员,多半来自戏曲界,例如粉菊花的学生林正英、陈宝珠、萧芳芳、杨盼盼、惠天赐,以及于占元“中国戏剧研究学院”的学员洪金宝、成龙、元彪、元奎、元华、元德、元彬,他们严格遵守戏曲界成文或者隐性的规则,拜师学艺的同时,还要签下生死约。是啊,那时的香港,的确是个非常地带,那瑰丽妖艳的城中,时代曲和粤语歌混杂,城寨和写字楼并存,转过最辉煌的高楼,也许就看得见晾满衣服的穷街陋巷,即便TVB,也有几分像戏班子(至今也像)。
所以,我们看到的香港功夫片(武侠片),叙事、表演、化妆、布景,都有浓浓的戏曲味,所以,邵氏电影《独臂刀》系列和《金燕子》中,会出现侠客进攻时,近乎屠杀般的杀戮场面,在他们复仇的路上,动辄尸体堆积如山,这些场景,在昆汀·塔伦蒂诺看来,恐怕CULT无比,以至于他要移植到《杀死比尔》、《拳霸》中去,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易于理解的,在戏曲作品中,虚拟大规模杀戮,并赋予它美感,是一种传统,香港武侠片,只不过将这种价值观影像化了。
而这种戏曲传统,渐渐从香港电影的议程中被抹去了,戏班子也早就退出历史舞台,戏曲的痕迹,也属于必须要被清理的电影遗迹,所以,当香港影人在八十年代复兴功夫片(武侠片)时,得把目光投向内地的武术界,李连杰、黄秋燕、陈咏霞因此出现在香港电影中。
最终,因为电影特效的日益进化,连这种传统也在消亡之中。特效取代的不是会真功夫的演员,而是那种精神——尚武者的夺魄追魂的气质。会不会武功,已经不重要,甚至,连人本身,也已经不重要。而我们还在等待那种美,李仁港导演所说的那种美:“这是因为武侠本身是美的……把人性推到最高点的时候,就像佛家所说‘得道’的时候,那一定是美的,那一刻全世界都是美的。……所以武侠片里的美不是色彩和造型,而完全是一种极致的表现,一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美。”并且深深知道,这种美正在步入黄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