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羔羊在尖叫

(2010-05-05 11:09:25)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

 

羔羊在尖叫

《阁楼》序

韩松落

 

    电影《沉默的羔羊》里,有一段著名的场景。
    为了破案,克拉丽丝去向汉尼拔博士求助,汉尼拔要她以自己的经历作为交换,克拉丽丝于是说出自己童年最痛苦的经历,那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她被寄养在姨妈家里,姨妈家经营牧场,一个清晨,她被羔羊的尖叫惊醒,她跑出去,试图拯救那些待宰羔羊,却因身单力弱而失败,她于是逃出牧场,在孤儿院度过余下的童年时光,从此她陷入对自己的深深怀疑,时常在夜里于噩梦中惊醒。这段独白里,一个接一个的“screaming”,仿佛带着刮擦之声,从观众心房刮过,等她讲完,平静下来,汉尼拔深深望着她,说出那段著名的台词:“You still wake up sometimes, don’t you? Wake up in the dark and hear the screaming of the lambs? ”
    柳营不像是那种内心有羔羊在“screaming”的人,她貌美、恬静,说话偶然会直率到近乎不中听——这都是好环境里才能培育出来的,她脸上也很少普通人的那种专注,更多是一种梦游般的、恍然的神色,但周遭的人和事的细节,却从来漏不过她的眼睛,这种特质的人,往往会被生活伤害到体无完肤,她却又生活得优裕——这也是好环境里培育出来的自信才能指向的结果。
    但小说家是不能以常情常理,以及经验主义的观人术来衡量的,读她的小说,老能感觉到有羔羊在尖叫。残缺的家庭结构,古怪的家庭关系,是她笔下的常客,父亲是温和的,母亲却常常为家庭笼罩上一层阴影,但在年长的女性——比如外婆那里,那种乖戾的女性特质又消失了(若有人肯对柳营小说中的女性关系以心理分析的方式进行剖解,一定很有趣),而那些家庭,不但要忍受内在的敌意和亲密的冲撞,还常常免不了被外在的力量扭曲,《水妖的声音》一开始,穿着黑白格子裤的父亲,让一种模糊的恐惧达到了顶点,那个场面,似乎被冰冻了,急需一声尖叫,或者狂暴的举动将它打破。
    她笔下的乡村是恬静的,却又常常在时代的浪尖上颠簸失序,并被外来的力量侵袭得面目全非,意外死亡是高概率事件,暴力以不加修饰的方式呈现,在旧时的家园一步之遥处,就是强人的小型金字塔——别墅或者工厂。几种力量对峙着,互相渗透着,为一切蒙上一种大的不安,野草里就有什么在咻咻地潜伏着,水库水塘,则是永远的阴阳交汇之所,在那里生,也在那里死。
     她又有那样密集的意象,巢穴(《阁楼》以及她的长篇《淡如肉色》中的房子都是)、水、月光、树木、母亲的阴影、繁殖神话,靠味道辨识爱人,凭感官服从一段恋情,以及创痛之后的回归……早期女性主义作家和诗人失掉的话语方式,放弃的议题,在她这里纷纷复活,在一个连景物描写都嫌多余的时代,她如何完成她浓郁的诗意坚持,简直可以作为一个作家公关案例来进行分析。她还有一种早期萧红式的,古怪的、未经驯化的语言天分,比如,一个戏剧化的场景中,女人骤然自杀,转眼间,“头戴血花”。这样的字句,是语言上的鱼刺,读到这种地方,得惊艳到扼住喉咙才行。
     这种小说,似乎略显不平。但我最喜欢在睡前阅读柳营小说,因为,一个女人在这种不平顺的时代之中的坚持,甚或惘顾,甚或置之不理,往往有种缝合时代裂缝般的力量。带着梦游般的、恍然的神色的柳营,就有这种力量。
    在《沉默的羔羊》的最后,克拉丽丝因为逮住了凶手,从此“睡得很沉,很甜,因为羔羊已经安静”。而把一个“screaming”着的世界放进小说之后的柳营,是不是也获得了安静的睡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