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么,十年前,有个新生活的口号叫“35岁退休”——35岁就赚够了,不干了。
那真是个镀金时代啊,新世纪来了,新的经济计划启动了,生活似乎猛然间敞亮起来了,到处大兴土木,天上的焰火放得梆梆响,连空气都是蛊惑人心的,35岁退休,简直是近在咫尺的事,时尚杂志动辄提出一两个榜样来给我们看,大理的湖畔豪宅,乡下的马场,照片上年轻的伪农夫,矜持地笑着,谈论着玫瑰花的病虫害。那也真是个不知道厉害的时代啊,从没经历过挫折,从前的萧条在历史书上,都是当做笑料提出来的,人们不是不长记性,而是从来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像90年代初那样浅浅地来一下就止住的通膨,只让人更添几分盲目的信心。
但十年后,不但这条新生活口号再也没人提了,连退休了的王菲都要复出了,根据香港媒体的报道,王菲复出巡演正在商谈中,首站选择西安,春晚登台演唱的消息也甚嚣尘上,门户网的消息里,她的经纪人陈家瑛也确认了这些传闻,不确定的只是具体细节——“还在谈”。
我们很愿意一厢情愿地相信,王菲复出,和钱没关系,要知道,一个人的财务状况,未必有性的种种那么耸动,却是更大的隐私,张国荣、梅艳芳、沈殿霞、陈琳,活着的时候,绯闻被人翻了个底儿掉,但直到他们去世,我们才知道他们有多少钱,所以王朔说:“我只看到人们怎样花钱,却不知道人们是怎样赚钱的”。但我们却也相信,此刻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也同样会对王菲起作用。
我们未必懂得郎咸平的经济二元论,叶檀对于黄金的微妙暗示,我们恐怕也得带着保留去相信,但钱的越来越不经花,却是切切实实的事,我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甚至连官方的不肯承认,我们都洞若观火,大家都怕坏消息一旦坐实了,挫伤信心,引起更大的动荡,还不如就这么糊弄着。对于王菲,我们虽然也像刘姥姥一样粗鄙地认为:“你老拔根汗毛,比我们腰还粗哩!”另一方面,我们却也知道,对我们来说,通膨是青椒从两块涨到了四块,但对于王菲来说,或许就意味着,整个九零年代音乐盛世里赚的钱,已经在这两三年时间里,变成了原来的一半,天后也不能从货币购买力的下降中得到单独赦免。“35岁退休”,是盛世里幼稚的愿望,根本抵不过人生的风云变幻,口不停,手就不能停。
经济的浮沉成全了我们再次看到王菲的愿望。也许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王菲复出呢?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让王菲复出,次贷危机爆发了,一次不行,再加上迪拜摩天楼债务,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但王菲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妙之点,她只是笑吟吟的站起身来,拿起电话来,打算给张亚东和林夕打个电话。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