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最近十年的内地电影中选出少数几部够格的商业片,《风声》大概可以排在第一。但即便这样,我也在想,如果我们有电影分级制,这部片子会被定为什么级别?有资深影评人指出,要在美国,《风声》怎么着也得是R级——限制级,十七岁以下的观众需有家长或成年监护人陪伴始得入场。
粗话、酷刑、阴森的场景、还有顾晓梦和李宁玉的百合情,这一切,都颇具Cult
Film(豆瓣的Cult Film 邪典电影小组给Cult Film
的定义是“另类的,黑色的,怪诞的,诡异的,阴暗的”)风范,所以影评人magasa这样为它归类:“这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剥削电影’(exploitation
film),第一部WiP(Women in prison)电影”。当然,是不是“第一部”还值得商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Cult
Film狂潮中,多的是这种题材、这种情调的电影,问题是,《风声》这种尺度的电影,是否适合全家老幼一同观看?带着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家长,如何给孩子解释那个用在苏有朋身上的钉板的用途?如何掩饰周迅在大麻绳上惨叫带来的不安?如何才能防止孩子不把针刺酷刑照搬后用在同学身上?
这就又回到那个千呼万唤出不来的分级制上。现在谈论这个问题非常不现实,因为,政策制定方的潜藏逻辑是:1、我们没有需要分级的电影。2、一旦出台分级制就推翻了第一条。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没有分级制,我们看到的更多。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视剧《水浒传》、《三国演义》里,有大量血腥的镜头,《水浒》的若干水中打斗场景里,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男性性器官——而这在西方影视作品中,都还是禁忌,最后的决战中,成千上万正面全裸的男人,裸体冲向战场,而电影《集结号》出来,震撼之余,也有人提出,这部电影是否适合向全体观众放开?是否应该以某种方式给出警示。
不过,观看富有刺激性的事物,是人类的天性,但道德的、文化的因素,又在约束人们的这种需求,使人们必须找到观看的理由。要想理直气壮地在银幕上呈现裸体和暴力,并让观众心安理得地观看,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给出观看的理由。就好像明清世情小说,一定要在宣淫之后,给主人公一个坏下场,再给出一大段说教,而magasa所提到的“Women
in
prison”电影,则装作要呈现纳粹的残酷,就连八十年代风行一时的《世界残酷写真》系列,也提供观看的理由:给你看看世界的真相。《风声》同样给出了观看酷刑场景的理由——展现侵略者的惨无人道和义士的坚忍,这个理由不但是给观众的,也是给电影局的,是深思熟虑的,更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因此,它获得了通行证。
但这种理由并不难找,只需技术上的小小调整,只要给剧本赋予一个堂皇的框架,就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展示想要展示的一切,就像八九十年代的电影《黑太阳731》、《慰安妇74分队》所做的那样。那么,没有分级制的电影局,是否做好了准备,准备迎接得体理由之后那些积蓄已久的欲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