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85:《北京青年报》记者关键采访邓丽君

(2009-09-18 22:32:02)
标签:

邓丽君

北京青年报

分类: 转载

找资料的时候,偶然找到了《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关键越洋电话采访邓丽君的文章。

那是1985年非常轰动的一件事。

当然,当年的《北京青年报》也和今天的《北京青年报》不一样,当时,它是一张全国发行、发行量大得惊人的报纸,在闭塞的南疆都能看到,地位近似于今天的《南方周末》。

它不负“青年”二字,确实给人以振奋,让人觉得有些什么已经不一样了。

1983年和1984年,春节晚会的全部独唱歌曲,随后都以简谱的形式,用通版刊登在《北京青年报》上。

关键采访邓丽君并写了报道发表之后,全世界一百九十多家报刊和通讯社都作出反应,记者关键由此成为风云人物,也成了邓丽君与大陆的联系人,他后来主编出版了《邓丽君自选演唱歌曲225首》和《邓丽君抒情歌曲集》。

两本书我都有,是在隍庙的旧书摊上买到的,大概两块钱。扉页上,还有书的原主人写的一段心情日记。

1985:《北京青年报》记者关键采访邓丽君

《邓丽君说:真高兴,能有电话从北京来》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日零点二十二分。北京——新加坡。 


  “您是邓丽君小姐吗?”“是。请问您是哪一位?”当我告诉对方我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同时也是一个歌迷的时候,她吃惊地问:“什么,北京?”对方象是一边思考一边说:“我现在很惊奇,能有电话从北京打来。” 
  邓丽君小姐告诉我,她二十八号刚从东京回来,今天二十九日刚好是她的生日。她准备在新加坡住一个星期,然后回台湾看望父亲和母亲。 
  邓丽君小姐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同我讲话。我说:“想不到您普通话讲得这么好。”她听了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反问我:“是吗?”她接着又说:“我们是中国人,就应该讲自己的国语呀!” 
  “邓小姐,您看过《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刊登访问您姑母的文章了吗?”我问。 
  “我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看完很让人感动。我这是第二次得知老姑的消息。第一次是去年,也是从内地的报纸上看到的,现在忽然得到这么好的消息,我觉得是找到了自己的根。我过去和老姑没有见过面,但我很高兴她们的身体这么健康。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和他们见面,更多地了解上一代的情况。” 
  我告诉邓丽君小姐,内地一些青年喜欢她的歌。她听了想了想说:“三、四年前我就听说内地有人喜欢我的歌。我在美国电视上看到有个美国记者报道了这件事,开始我半信半疑,后来,我在香港又碰到一些人,也说内地有人喜欢我的歌。我想这大概是真的吧。今天您能直接从北京打来电话,我很受鼓舞,感到非常高兴,心里很激动。我感激内地的青年朋友!” 
  当我告诉邓丽君小姐,现在内地的广大青年都在为建设祖国而积极努力地工作时,她高兴地说:“把中国建设好,这是海外侨胞和海峡这边和那边中国人的共同意愿,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很关心内地的建设。尤其是现在,不管是在什么国家,中国总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邓丽君小姐又说:“我在香港看了一些报道,知道内地现在提倡现代化,提倡文明礼貌,提倡建设,这些我都觉得很开心。” 
  “邓小姐,请您介绍一下您现在的工作和今后的打算可以吗?” 
  “可以。”邓丽君说:“去年我在日本签了三年的合同,所以要经常去日本,但不是去演出,是在日本录制唱片。唱日文歌就要花长时间学习日语,还要为新唱片做广告宣传。光上电视台、电台接受新闻杂志访问,就占去了我很多时间。去年,我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在日本工作。” 
  “您除了忙于工作,业余生活怎么安排?” 
  “我的业余生活不很丰富。”邓丽君小姐笑了笑说:“我平时在家里吃早饭,然后自己打扫房间。下午通常看书,听听音乐,大概六点左右开始慢跑三十分钟。我最喜欢的书是《唐诗三百首》、古诗词和中文小说,有时也看一些关于营养的书。我最近刚刚读完茅盾先生的名著《子夜》,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讲得也很深入。” 
  邓丽君小姐说:“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听您的声音和语气,我感到我们之间并不陌生,象是多年的朋友。我很惊奇,但又非常高兴能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接到您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邓丽君小姐最后说:“请代我向老姑和家乡的亲人问好,向您的同事们问好,向所有的朋友问好!我衷心祝愿内地的朋友万事如意,生活快乐!” 
  我们通话用了五十三分钟,当这次愉快的谈话将要结束时,邓丽君小姐一再嘱咐我,“我们是朋友,今后要加强联系呀!” 

 

1985:《北京青年报》记者关键采访邓丽君 1985:《北京青年报》记者关键采访邓丽君

《邓丽君自选演唱歌曲225首》编后

关键


    自从我萌生电话采访邓丽君的念头之后,编选这本歌曲集的愿望也就随之产生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在邓丽君小姐本人的委托和热情支持下,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一千多年以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被人誉之为“有井水处有白诗”。今天的邓丽君,在海外也流行一句话:“有海水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
    近年来邓丽君的演唱为什么能在海内外华人世界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受到这样广泛的瞩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她的演唱吸取了我国民间歌曲和民间戏曲注重咬字、讲究韵味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一种委婉动人、清新明丽、优美流畅、富有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前不久,我国歌唱界的老前辈、著名歌唱家、东方歌舞团团长王昆在谈邓丽君的时候曾讲道:“十几年来,邓丽君小姐靠着勤奋的拼搏精神,坚持走民族化的艺术道路,她把众多首的中国民歌和中国古典诗词介绍到了世界各地,介绍给了广大的海外华侨。她为创立民族化的声乐艺术做出了贡献,并在国际歌坛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一年来,我和邓丽君小姐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接触,使我深深感到:她热爱祖国,渴望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是一个有远见、有胆略、有理想的杰出青年。
    愿这本歌集成为一座彩桥,架在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心头,为促进同胞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微薄的贡献。
    在编辑本歌集的过程中,我们依据了如下原则:全部曲谱都是根据邓丽君本人提供的原版盒式录音磁带和部分歌片,记谱、校订而成;曲目是按照邓丽君演唱的年代顺序编排的,选曲截止到一九八五年年底;选定的所有曲目,都经邓丽君小姐本人以及她委托的代理人审定过;由于邓丽君小姐在演唱过程中对一些名曲、民歌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处理,我们在记谱、校订时,尊重并忠实记录了她的演唱风格。
    在这本歌集即将出版之际,我衷心地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同志们,他们为快速度、高质量地出版这本歌集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提供了不少方便。邓丽君的代理人、香港朋友S先生,北京青年报,香港邓丽君歌迷会和王秀芬同志,都给予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这本歌集成书过程中,还得到了竹风、唐远如、顾天庆、祝青焕等专业作曲家、音乐家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借此机会也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关键
一九八六年春节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人都是S.H.Y.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