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北京青年报》记者关键采访邓丽君

标签:
邓丽君北京青年报 |
分类: 转载 |
找资料的时候,偶然找到了《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关键越洋电话采访邓丽君的文章。
那是1985年非常轰动的一件事。
当然,当年的《北京青年报》也和今天的《北京青年报》不一样,当时,它是一张全国发行、发行量大得惊人的报纸,在闭塞的南疆都能看到,地位近似于今天的《南方周末》。
它不负“青年”二字,确实给人以振奋,让人觉得有些什么已经不一样了。
1983年和1984年,春节晚会的全部独唱歌曲,随后都以简谱的形式,用通版刊登在《北京青年报》上。
关键采访邓丽君并写了报道发表之后,全世界一百九十多家报刊和通讯社都作出反应,记者关键由此成为风云人物,也成了邓丽君与大陆的联系人,他后来主编出版了《邓丽君自选演唱歌曲225首》和《邓丽君抒情歌曲集》。
两本书我都有,是在隍庙的旧书摊上买到的,大概两块钱。扉页上,还有书的原主人写的一段心情日记。
《邓丽君说:真高兴,能有电话从北京来》
一九八五年一月三十日零点二十二分。北京——新加坡。
“您是邓丽君小姐吗?”“是。请问您是哪一位?”当我告诉对方我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同时也是一个歌迷的时候,她吃惊地问:“什么,北京?”对方象是一边思考一边说:“我现在很惊奇,能有电话从北京打来。”
邓丽君小姐告诉我,她二十八号刚从东京回来,今天二十九日刚好是她的生日。她准备在新加坡住一个星期,然后回台湾看望父亲和母亲。
邓丽君小姐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同我讲话。我说:“想不到您普通话讲得这么好。”她听了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反问我:“是吗?”她接着又说:“我们是中国人,就应该讲自己的国语呀!”
“邓小姐,您看过《中国青年报·星期刊》刊登访问您姑母的文章了吗?”我问。
“我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写得很好,看完很让人感动。我这是第二次得知老姑的消息。第一次是去年,也是从内地的报纸上看到的,现在忽然得到这么好的消息,我觉得是找到了自己的根。我过去和老姑没有见过面,但我很高兴她们的身体这么健康。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和他们见面,更多地了解上一代的情况。”
我告诉邓丽君小姐,内地一些青年喜欢她的歌。她听了想了想说:“三、四年前我就听说内地有人喜欢我的歌。我在美国电视上看到有个美国记者报道了这件事,开始我半信半疑,后来,我在香港又碰到一些人,也说内地有人喜欢我的歌。我想这大概是真的吧。今天您能直接从北京打来电话,我很受鼓舞,感到非常高兴,心里很激动。我感激内地的青年朋友!”
当我告诉邓丽君小姐,现在内地的广大青年都在为建设祖国而积极努力地工作时,她高兴地说:“把中国建设好,这是海外侨胞和海峡这边和那边中国人的共同意愿,居住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很关心内地的建设。尤其是现在,不管是在什么国家,中国总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邓丽君小姐又说:“我在香港看了一些报道,知道内地现在提倡现代化,提倡文明礼貌,提倡建设,这些我都觉得很开心。”
“邓小姐,请您介绍一下您现在的工作和今后的打算可以吗?”
“可以。”邓丽君说:“去年我在日本签了三年的合同,所以要经常去日本,但不是去演出,是在日本录制唱片。唱日文歌就要花长时间学习日语,还要为新唱片做广告宣传。光上电视台、电台接受新闻杂志访问,就占去了我很多时间。去年,我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在日本工作。”
“您除了忙于工作,业余生活怎么安排?”
“我的业余生活不很丰富。”邓丽君小姐笑了笑说:“我平时在家里吃早饭,然后自己打扫房间。下午通常看书,听听音乐,大概六点左右开始慢跑三十分钟。我最喜欢的书是《唐诗三百首》、古诗词和中文小说,有时也看一些关于营养的书。我最近刚刚读完茅盾先生的名著《子夜》,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讲得也很深入。”
邓丽君小姐说:“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听您的声音和语气,我感到我们之间并不陌生,象是多年的朋友。我很惊奇,但又非常高兴能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接到您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邓丽君小姐最后说:“请代我向老姑和家乡的亲人问好,向您的同事们问好,向所有的朋友问好!我衷心祝愿内地的朋友万事如意,生活快乐!”
我们通话用了五十三分钟,当这次愉快的谈话将要结束时,邓丽君小姐一再嘱咐我,“我们是朋友,今后要加强联系呀!”
《邓丽君自选演唱歌曲225首》编后
关键
关键
一九八六年春节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