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抽屉的蛋糕

标签:
杂谈 |
分类: 黑夜号渡轮 |
http://t.douban.com/lpic/s3866706.jpg
“好莱坞电影”(不只指好莱坞拍的电影),通常是在油光水滑的外壳下,包裹一个油光水滑的核(比如《返老还童》)。《第九区》稍微不同,它是在粗糙肮脏的外壳下(毕竟,彼特·杰克逊还拍过《群尸》和《坏品味》),包裹了一个油光水滑的核。
甚至还有点政治隐喻,但那种“我在第三个抽屉里藏了一块蛋糕你肯定能把它找出来并且会很高兴很愉悦”式的隐喻,还是有限得很。
这还是一个“男脑电影”(“男脑”一词,从黎戈处借来)。如何鉴别一个男脑电影?不用看电影就能得出结论:就是会出现大量涕泪交流杀气腾腾不允许别人对它稍有微词不允许别人赞美的幅度不够大并且反复和人说理的捍卫者的那种电影。女脑电影和性别元素均衡的电影就很少出现这种情形。
《第九区》和《瓦利》、《飞屋》让人起反感的地方,不在于电影本身——电影还是好电影尽管不够好,而在于那群铁血真汉子式的粉丝,就像李宇春让群众anti起来,绝不是因为她本人,而是因为那群杀气腾腾的玉米们。那种“我发现了抽屉里的蛋糕你竟然不屑一顾”、“我都会缝扣子而你竟然有会缝衣服的优越感”式的愤怒,特别让人看轻。
真正的好电影,必然是脱离了那种单一的性别指向的,也是放弃了这种取悦观众的小聪明的。
所以《美国往事》比《教父》伟大,因为它不提供“第三个抽屉里藏好了蛋糕让你找到”式的简单喜悦供人自持,而且是供男脑人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