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勿进

标签:
瑞典北欧吸血鬼 |
分类: 黑夜号渡轮 |
http://otho.douban.com/lpic/s2876246.jpg
《生人勿进》,08年最受好评的北欧电影。
即便没有任何提示,我也能一下认出它来自哪里,再没哪个地方的电影,这么乐于把镜头对准冬天、冰雪、暗夜、路灯、人迹稀少的小路和森林,以及明净的玻璃窗了。
好几次,我听到里面风呼呼地吹在玻璃窗外的那种声音,又小又温暖。
我想起这首诗,瑞典诗人写的:
谁在我童年时代从窗户旁经过
作者: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
译者:石琴娥
谁在我童年时代从窗户旁经过,
往玻璃窗上呵着气,
在我的童年,在那深深的
没有星光的夜晚,是谁走过。
他用手指在窗户上作了一个记号,
在湿淋的玻璃上,
用他柔嫩的手指,
沉思着往前走.
留下我单独一个人,
永远。
我怎么能猜出这个记号,
那潮湿的呵气中的记号。
永远,永远猜不出的记号。
早晨起来窗框是清爽的,
一切都是那样陌生,
在窗后,我的灵魂多么孤独和恐惧.
是谁走过了,
经过我童年深深的夜晚,
留下我单独一个人,
永远。
关于《生人勿进》
影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斯德哥尔摩郊区,北欧地区阴冷无比、令人生畏的气候条件为一个惊悚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天然的背景。然而与同类型的“青少年恐怖片”相比,《生人勿进》却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光润温情之感,即使对一些混乱、惊骇的镜头和场景,也多采用了较为安静的处理方式。12岁的男主角奥斯卡是个孤独无依的单亲家庭小孩,白天在学校里深受校园暴力之害,夜晚则无数次梦见自己狠毒的报复。他避开自己的母亲,在一个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关于恐怖杀戮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在冰雪覆盖的院子里练习使用刀具……这样的生活一直延续到新邻居Eli的出现,他们成为彼此的朋友。Eli教会奥斯卡变得更加勇敢,奥斯卡则激发起Eli对爱的渴望。本片导演托马斯·阿尔弗莱德森在本片中将各种戏剧成分当作生活的日常元素予以对待,即便是影片中的血腥镜头,阿尔弗莱德森也用了一种近乎压抑的精确手法进行控制,而场景瞬间凝固所带来的恐怖也让人十分难忘。尽管影片中黑暗横行,但其本质却一直潜伏于奥斯卡和Eli的关系之中,从未偏离。
《生人勿进》的两位主角此前均无出演电影的经验,却在本片中有着相当杰出的表现。在悲伤抑郁的故事主线中,他们却释放出一种极为天然的无辜与天真,传达出长久持续的希望之感。
作为来自北欧国家的独立制作影片,《生人勿进》可谓恰好的掌握了文艺与商业之间的尺度,在各类风格目的各异的电影节上都是表现不俗。下一站,在六月份的洛杉矶电影节上,这部影片又将出现在“暗浪”放映单元,一展独立电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