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去年旧文:酒精很倒霉,刘德华很无辜

(2007-03-28 10:46:59)
分类: 花言峭语
韩松落


    本地女子,因为迷恋刘德华,一夜成名。
    有语录:“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有事迹:苦追偶像12年,令全家人为其倾家荡产,为使她赶在4月18号再度赶去香港寻找刘德华,她那67岁的老父已决定卖肾;有好收稍:数家媒体为助她达成心愿,联合向刘德华发出请愿书,只为,帮她见他一面。
    不算最狠的,还有一个生于1943年的女人,在80年代迷上刘德华,几次离婚,几次卖房售屋,几次南下,并为刘德华写下几百封信,几十首歌。也是因为媒体帮助,终与刘德华通了电话。
    到处是同情、感慨,而我不幸很冷血,不但无动于衷,并且发现一个共同点:自从她们声称自己迷上了刘德华,就再也不必承担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也不必扮演他们本应扮演的角色,不必上学,不必工作,不必婚嫁、生儿育女、侍奉双亲,她们从此脱了线、离了轨,与有担当的生活绝缘,自有她们最亲的人,为她们殚精竭虑。她们只需要对着一墙的照片吐血,终日以泪洗面,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做出人生从此荒废状就足够了。
    所以我有了非常不厚道的揣测,她们也许看重的不是沉迷于刘德华,而是沉迷之后所获得的福利,一旦“迷”上刘德华,家人只好当她是个废人,养着她,护着她,小心翼翼不使她们受到精神刺激,一次再次提供新马泰七日游,更不敢让她们赚钱养家、婚嫁生育,承担成人的各种义务。或许她们一开始“迷”得并不深刻,但看到这些好处,索性就一路“迷”下去了。像琼瑶电影电视剧里的男女主人公,因为有沉迷于爱情为理由,就可以横刀夺爱、喜新厌旧、大吼大叫,在他们做出马景涛式经典表演的时候,所有人都众星拱月默立一旁,成了芭蕾舞里的活背景。即便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能被这样当作核心关注着,也值得愈演愈烈地“迷”下去。
    所以我也怀疑,别的那些“迷”和“瘾”也有着相近的心理基础,例如酒精酒精依赖症,因为有“喝多了”这理由,就可以获得忍让,就可以胡说八道,就可以有业不就,就可以被人一辈子搀着扶着伺候着,有了这么些好处,更要一直醉下去了。
     酒精很倒霉,刘德华很无辜,他们不幸成了被人投注沉迷的对象,并且要对他们的迷狂负责,成了一个最好的借口,而那背后最恶心却也最实在的的心理原因却逍遥法外。类似的借口还有很多,“我是个直肠子”——这表示他可以不必为他的二百五负责,都怪“直肠子”这附身的恶魔;“我是80后”,这表示他们不比黑社会好惹,一切脏话暴行,一切没脑却教,都可以理解为有个性,并可以怪到“80后”这在身体里时刻作祟的基因上。
    要是我有个女儿告诉我,她已经迷上了刘德华,决定从此脱离人生正规,并希望获得我的支持,我一定不怒反笑,同时一个大嘴巴上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樱桃之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