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原文地址: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作者:东海边的蚬子
北海子公园位于永昌县城北1公里处,占地面积约180亩,因泉水汇聚成潭而得名"北湖"。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三次扩建,逐步形成古建筑群、游乐场等五大功能区域。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参观北海子塔。属北海子古建群内最重要的标志性“佛塔”,建筑风格独特,断代有据,保存较好,是永昌历史文化的象征。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抄近路,我们从公园的一侧进入,直奔古塔。永昌北海子塔始建于明代,清代修葺,为七级八角实心砖塔,塔体高29.96米,建于高3.06米的塔基上。北海子塔历经数次地震,依然魏然挺立。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昌革命烈士陵园(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位于永昌县城北北海子湿地景区水云山南坡,陵园始建于1983年,1988年正式落成,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陵园依山势分三级阶梯布局,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为中轴线。纪念碑高11.8米,底座宽19.36米,寓意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占领永昌。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纪念碑正面是徐向前元帅于1988年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题词,背面是碑文。纪念碑雄伟壮观似一把利剑直刺蓝天,周围置汉白玉栏杆。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参观北海子塔。属北海子古建群内最重要的标志性“佛塔”,建筑风格独特,断代有据,保存较好,是永昌历史文化的象征。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抄近路,我们从公园的一侧进入,直奔古塔。永昌北海子塔始建于明代,清代修葺,为七级八角实心砖塔,塔体高29.96米,建于高3.06米的塔基上。北海子塔历经数次地震,依然魏然挺立。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塔身宝顶为绿釉瓷制圆柱形,上覆铁刹。层层飞檐上翘,檐砖叠涩挑出,塔角外展,每角塔脊置琉璃兽头作饰,角下悬挂风铃。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昌县志》记载:城北二里许,日金川寺,唐时敕建。后来,寺、塔均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复建金川寺时,在原塔旧址复建现塔。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乾隆年间编修的《永昌县志》记载“金川寺俗称大寺,初建于唐代,为永第一禅林”。后经历代多次维修,至清代已具相当规模。到了1936年,大寺毁,唯塔独存。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昌县志》记载:城北二里许,日金川寺,唐时敕建。后来,寺、塔均毁于战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复建金川寺时,在原塔旧址复建现塔。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乾隆年间编修的《永昌县志》记载“金川寺俗称大寺,初建于唐代,为永第一禅林”。后经历代多次维修,至清代已具相当规模。到了1936年,大寺毁,唯塔独存。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塔基平面呈长方形,立面呈覆斗形,南壁修供人上下的台阶,内部黄土夯筑,外包青砖。塔刹为圆柱形倒瓶状,绿釉,瓷制,至顶冠为圆壮铁刹覆顶。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昌革命烈士陵园(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位于永昌县城北北海子湿地景区水云山南坡,陵园始建于1983年,1988年正式落成,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陵园依山势分三级阶梯布局,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为中轴线。纪念碑高11.8米,底座宽19.36米,寓意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占领永昌。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纪念碑正面是徐向前元帅于1988年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题词,背面是碑文。纪念碑雄伟壮观似一把利剑直刺蓝天,周围置汉白玉栏杆。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东西两侧纪念亭分别纪念红九军师长刘理运与2000余名无名烈士,周边分布1951年剿匪烈士墓及西路军公墓。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馆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936年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肩负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关于“打通国际路线”“创建河西根据地”的使命,挺进河西走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数倍于己的反动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部浴血奋战半年之久,鏖战永昌就是其中惨烈悲壮的一幕。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工农红军西路军行军路线图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昌是河西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地,是红西路军创建苏维埃政权最多的地区,也是对西路军贡献最大的地区。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馆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936年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肩负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关于“打通国际路线”“创建河西根据地”的使命,挺进河西走廊,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与数倍于己的反动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部浴血奋战半年之久,鏖战永昌就是其中惨烈悲壮的一幕。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工农红军西路军行军路线图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昌是河西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的诞生地,是红西路军创建苏维埃政权最多的地区,也是对西路军贡献最大的地区。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工农红军西路军在永昌的40多个日日夜夜,历经大小战斗20余次,付出了沉重代价,2000余名红西路军指战员长眠于永昌大地。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进入永昌城中,顺访永昌鼓楼。站在永昌县城四街交汇处仰望,通高24.5米的钟鼓楼如定海神针般镇守城池。这里北接大漠,南控祁连隘口,自古便是“茶马互市”的关键节点。明代长城如巨龙环伺卫城,与钟鼓楼构成“卫城居中、长城环护”的防御体系。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进入永昌城中,顺访永昌鼓楼。站在永昌县城四街交汇处仰望,通高24.5米的钟鼓楼如定海神针般镇守城池。这里北接大漠,南控祁连隘口,自古便是“茶马互市”的关键节点。明代长城如巨龙环伺卫城,与钟鼓楼构成“卫城居中、长城环护”的防御体系。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 [转载]甘青环线22:永昌北海子塔·永昌钟鼓楼](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永昌钟鼓楼为楼阁重檐庑殿顶式建筑,分台基和楼体两部分,楼体二层三檐,屋顶为塔式宝顶,四面悬巨匾,皆为古今名家所书。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
抚摸楼体斑驳的青砖,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明万历年间,永昌指挥使赵希云为“振兴文教”主持修建,既为防御蒙古骑兵侵扰,更为“声闻四达”传播文化。清乾隆三十二年,知县白钟麟动员乡里重修,重点加固台基与斗拱。最令人唏嘘的是那口永乐大钟的命运——钟身铸满捐资者名录与佛经,却在1958年化为铁水。如今每年元旦,人们仍会登楼敲响新年的钟声,让历史与现代在钟鼓和鸣中对话。
前一篇:[转载]月色朦胧,好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