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明坝全景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浙东运河也纳入其中,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需要穿越多条自然河流,为维持不同区域的水位差,使船只能够通过不同的河段,运河中修建许多凑⒑脱甙由枋渲械纳嫌萃靼邮枪低ú芏鸾劣嘁凶钪匾难甙铀枋
改造前的景象
但在2007年,杭甬运河拓宽改造中,古坝消失在河道,如今只能在岸边见到遗址保护的纪念标石。被河道分成南北两岸的村落,依然遗存着十余处古宅大院,不但诉说着古村曾经的繁华,更展现着迷人的水乡风光。
在众多的大屋中,钱氏大屋最著名,由朝西屋、朝南屋、老当组成建筑群落,为上虞古民居建筑代表。
朝西屋全景
为了保护钱氏大屋,去年当地政府投资二千伍百万元,进行整修开发工作。我到访时,修缮工作基本结束。面对修缮后的朝西屋既惊喜,又有点遗憾,维修未能完全恢复到旧貌,不免有点美中不足。
先说说外观,绍兴地区(上虞)的传统民居,外墙主色调为青黑色,俗称乌颜色。如今外墙粉刷得雪白耀眼,不符合地方风格。
大屋的门屋维修时,在梁架上刷了现代油漆,调配的色彩也不符合当地的传统做法,不仅影响了木雕构件原有的色泽,也把雕刻细部的图案花纹变得粗糙不堪,使观赏性大打折扣。施工队再想把门窗刷漆时,幸亏被监督施工的老人及时制止,避免了一漆就糊涂的结果。
门楼
维修前照片
看了整修后的仪门砖雕门楼,我觉得不象是当地传统做法,于是在网上搜索该建筑维修前的老照片,进行对比后,基本做到修旧如故的要求。但瓦脊有点简单,未能恢复到旧时的样式。院内的塞口墙(院墙),盖瓦,瓦脊、明漏窗均不符合传统做法,显得不谐调。
维修后的门楼
内门楼和院墙
内院院墙
旧楼马头墙
主楼前廊,原应有卷棚顶(乌蓬轩),在枋梁上明显地留有轩椽的榫眼,但现在轩梁上又支月梁,令人有点看不懂了,不知是维修时改制的呢?还是原来式样。
钱氏大屋群属于文保单位,又是明代建筑,还有几处大屋期待维修。希望今后维修工作能做到尽善尽美,不但能丰富观赏性,而且能提升文物价值。
相关链接
[转载]话说通明坝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浙东运河也纳入其中,东西走向的浙东运河需要穿越多条自然河流,为维持不同区域的水位差,使船只能够通过不同的河段,运河中修建许多凑⒑脱甙由枋渲械纳嫌萃靼邮枪低ú芏鸾劣嘁凶钪匾难甙铀枋
但在2007年,杭甬运河拓宽改造中,古坝消失在河道,如今只能在岸边见到遗址保护的纪念标石。被河道分成南北两岸的村落,依然遗存着十余处古宅大院,不但诉说着古村曾经的繁华,更展现着迷人的水乡风光。
在众多的大屋中,钱氏大屋最著名,由朝西屋、朝南屋、老当组成建筑群落,为上虞古民居建筑代表。
为了保护钱氏大屋,去年当地政府投资二千伍百万元,进行整修开发工作。我到访时,修缮工作基本结束。面对修缮后的朝西屋既惊喜,又有点遗憾,维修未能完全恢复到旧貌,不免有点美中不足。
先说说外观,绍兴地区(上虞)的传统民居,外墙主色调为青黑色,俗称乌颜色。如今外墙粉刷得雪白耀眼,不符合地方风格。
大屋的门屋维修时,在梁架上刷了现代油漆,调配的色彩也不符合当地的传统做法,不仅影响了木雕构件原有的色泽,也把雕刻细部的图案花纹变得粗糙不堪,使观赏性大打折扣。施工队再想把门窗刷漆时,幸亏被监督施工的老人及时制止,避免了一漆就糊涂的结果。
看了整修后的仪门砖雕门楼,我觉得不象是当地传统做法,于是在网上搜索该建筑维修前的老照片,进行对比后,基本做到修旧如故的要求。但瓦脊有点简单,未能恢复到旧时的样式。院内的塞口墙(院墙),盖瓦,瓦脊、明漏窗均不符合传统做法,显得不谐调。
主楼前廊,原应有卷棚顶(乌蓬轩),在枋梁上明显地留有轩椽的榫眼,但现在轩梁上又支月梁,令人有点看不懂了,不知是维修时改制的呢?还是原来式样。
钱氏大屋群属于文保单位,又是明代建筑,还有几处大屋期待维修。希望今后维修工作能做到尽善尽美,不但能丰富观赏性,而且能提升文物价值。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