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不仅仅是故乡的乡音乡情,更有石桥垂柳,沿河的建筑,江南水乡,让恋旧的人得了相思病,可再入江南时,却发现只剩下古镇的壳,丢了水乡的魂,是何等的惆怅。姚北重镇----泗门,曾是一个文化古镇,也是一处水乡古镇,明清时名人辈出,经济繁荣,古迹甚多。明中叶谢迁官至太傅东阁大学士,子丕官至侍郎,弟迪亦官至布政使。由是甲第连云,有"夹河一里许,雕甍碧瓦,翚耸鳞比,时称巨族"之誉。镇内河道纵横,桥梁密布,在八十年代末,当时建成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有名可查的大小桥梁多达三十余座。最有名的一座就是"万安桥"。位于望安路与河塍路交叉口,原阁老府柱国坊前。它是一座小型石拱桥,是明嘉靖皇帝派官员,向已告老还乡的谢阁老日常问安所造的,意思即“万岁问安”,相传文武官员到了此桥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南桥洞两侧镌刻有一幅对联:“片石于东山千古,前朝问阁老安否”。过去乌蓬船从桥下穿梭而过,鱼儿游弋于肥沃的河道中,好一派江南水乡的韵味。现在万安桥逐渐变成了一座“旱桥”,桥身的大部份被埋入土中,只露出桥栏部分,南边的桥栏上虽仍可清晰地看到“万安桥”三个字。虽说是被保护起来,已经失去往日了的辉煌。万安桥,曾经在泗门人的心中很沉,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也加速,老镇制约现代交通的需要,于是出现了填河拆桥之风。万安桥所在河道改成了下水道,桥的存废迁移也争论数年。万安桥遭遇反映出古镇发展与保护的矛盾。直至2008年6月,政府对万安桥进行了修葺。古镇核心价值是风貌保护,不是单体建筑,而是从点扩展到线面,如今万安桥四周,被新房包围,历史风貌没有了,古镇也就消失了,去那里寻觅乡愁?
![[转载]万安桥遗景 [转载]万安桥遗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河道被填埋时的景象
![[转载]万安桥遗景 [转载]万安桥遗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万安桥遗景 [转载]万安桥遗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万安桥遗景 [转载]万安桥遗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万安桥遗景 [转载]万安桥遗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万安桥遗景 [转载]万安桥遗景](//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