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位于余姚鹿亭乡东南部,四明山脉北麓,地势南高北低,晓鹿大溪穿村而过。据说唐代石潭龚氏最早因慕风水而迁来定居时,发现此地正好是四县三镇之中心——距鄞县、奉化、余姚、上虞各45公里,距鄞江、梁弄、陆埠三镇各20公里,“中村”之名由此而来。![[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村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青山、秀水、古庙、古桥、古民居,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浙东乡土古村落风貌。![[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村自十年前开始整治开发旅游业,至目前有三大景点,白云桥、仙圣庙、中村廊桥,其中白云桥为整个中村最美的风景。![[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远远望去,这座高耸的陡拱式单孔石桥如长虹般横跨在晓鹿溪两岸。桥身又高又窄,两边山峦挺立。桥下溪流少见秀气,倒隐隐有河水深涧激流的气派,看起来颇有冲破云端之势。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桥孔净跨长12.65米、拱矢高6.6米,整个比例近似半圆。如果与水面上的倒影拼合起来,就恰似一轮玉盘状的皎洁满月。![[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白云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现桥是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所建,至今也有百年历史。这是一座陡拱式单孔石桥,像一道飞跃的彩虹,古朴却不乏灵动,桥拱两侧镌有楹联,西侧上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下联“邨(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东侧一联为,“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鄞余”,桥顶栏板外侧题“白云桥”三大字,落款有“光绪庚寅”纪年。该桥是古村落的下水口址,也是鄞县(海曙)和余姚的界桥。![[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仙圣庙位于白云桥西侧大溪北岸,座北朝南依山濒溪。![[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是旧时中村的公庙,祀奉的主神是当地人口中的“大王”,“大王”到底是谁,当地没有人说得清。庙宇建筑分前后两进,均为五开间,前楼后殿为浙东传统建筑格局。![[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殿中央塑有“大王”神像,以参照大王庙和本地传统习俗信仰,推测“大王”应是“东岳大帝”;位列“大王”两侧的是四大龙王,他们和“大王”一起,默默地承载着当地百姓对于风调雨顺的期盼。![[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被誉为“目前宁波市内年代最早、结构最优、建造技艺最精湛”的仙圣庙古戏台在天井正中,与前殿明间相连,戏台两侧各有看楼三间。戏台前部的石柱上镌有楹联,上联为“坎坎鼓,蹲蹲舞,千秋永歌圣德”,下联为“熙熙来,攘攘往,万民共被神恩”。![[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 [转载]鹿亭中村行摄录(三)](//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