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游走山海关(11)——老龙头(下)古今碑刻汇一集

标签:
转载 |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
(老龙头“国保”碑)
因为喜欢碑刻,将老龙头的主要碑刻集中在一起,单列一集。
头图的“国保”碑算一方。矮墩墩的碑身,少见,估计是高了要挡住背后的“靖卤台”;双龙戏珠的碑帽,独具特色。
![[转载]游走山海关(11)——老龙头(下)古今碑刻汇一集 [转载]游走山海关(11)——老龙头(下)古今碑刻汇一集](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
介绍上说,“碑刻年代及题写人均无考,经专家鉴定属唐代碑刻”。但查阅资料,最新(也有好几年了)的说法是,明天启五年刘永基(生平不详)书,次年王应豫(生平不详)立。其历史缩短了好几百年,所谓的“专家鉴定”,误差也太大了点。如今,“鉴宝”专家比比皆是,不知有多少文物被误“鉴”?
建议景区管理者进一步确认后,赶快修订介绍牌,以正视听——“实事求是”,比什么都重要。
-“天开海岳”四个字,将山海关的地理形势作了高度的概括。天海相依与山岳为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山海关一方美丽、富饶的土地。
![[转载]游走山海关(11)——老龙头(下)古今碑刻汇一集 [转载]游走山海关(11)——老龙头(下)古今碑刻汇一集](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御碑亭。这是从网上找来的片子(感谢原作者!)。喜欢碑刻的思泉,拍了御碑的四面,竟然漏拍了碑亭“全身照”——自己都觉得好笑。
-“御碑”三面刻的全是乾隆的诗作。《再题澄海楼》:“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腊雪难为白,秋旻差共青。百川归茹纳,习坎为心亨。却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按碑刻录的,与网上的版本略有不同。
-另为《再登澄海楼》——
“一勺之多”碑。“一勺之多”,出自四书《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鼈生焉,货财殖焉。”
注意!该碑由上下两半拼接而成,据介绍,上半是原物,下半是仿制的。以假乱真,选用的石块以及仿制、拼接都相当精彩。
两块看不清刻些什么的卧碑。据介绍分别为乾隆、道光的诗作,前者作于1743年,后者作于1829年。原碑置于“澄海楼”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毁,后者还被刻上外文。1987年出土。嵌于此,作为侵略者的罪证。
-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景点或网上的介绍,特此说明。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