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2023-02-25 20:57:53)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摩崖石刻“西泠印社”,山顶泉池侧)

 

“西泠印社”去的次数多,拍的片子自然也不少,倘若这次不“亮相”,恐只能窖藏于电脑,难见天日了。

那就再来一集吧!

继续按“西泠印社”官网提供的游览图(可点击放大)的顺序,渐次呈上。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紧接上集)

汉三老石室(21)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汉三老石室位于观乐楼南、文泉西。室内藏有刻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的三老讳字忌日碑(“三老”系汉代官名),是现存最古老的汉文石质碑刻。全碑217字,书体介于篆隶之间。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拓片图来自网上)

 

清咸丰二年(1852年),三老碑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因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字研究价值,被誉为浙江第一石

此后,该碑多处辗转。1921年秋,有老外欲以重金购送国外。闻讯吴昌硕等人焦急奔走,发起募赎石碑的活动。最终集60余人之力、以8000银元重金赎回,留下一段佳话。

次年筑石室存放,吴昌硕亲撰《汉三老石室记》记录前后事由。

汉三老石室外形仿吴越宝箧印经塔(阿育王舍利塔),重檐攒尖顶,顶部又是一个小型的石质宝箧印经塔,造型结构是仅有的孤例,在建筑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
      
三老石室前后有匾额和多处楹联,不赘。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文泉(22)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西泠有四泉,印潜与文闲”,但长期以来只见印、潜、闲三泉。

直到2018年,工作人员在绿化整修和池塘清淤时,发现了淤泥和植物覆盖之下的“文泉”二字,清光绪年间大学问家俞樾题写的这两字得以重见天日。

文泉位于山顶泉池侧。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四照阁(23)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四照阁,原为宋代古迹,始建于宋初。旧阁位置在现华严经塔处,年久阁废。1914年,重建此阁;1924年,建造华严经塔,将四照阁迁建于此。现为茶室。

四照阁四周皆为明窗,遥对外西湖三岛,为眺望湖山极佳处。如今是茶室。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闲泉(24)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闲泉位于文泉之东。1921年凿得闲泉,经疏导后与文泉合流。

泉东小径旁崖壁题篆书闲泉,并有《闲泉记》勒于泉北崖壁、邓石如石像(后有介绍)侧。《闲泉记》上方,有石刻石渊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闲泉北旁东侧峭壁称规印崖,因其山形似印规(盖章时定位用的工具)而得名,隶书题铭勒于壁上。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泉北侧、缶龛(后有介绍)下有一锦带桥。据载,丁仁得白堤锦带桥旧石栏,遂移架于闲泉、文泉之间。桥长1米,中立0.5米高黄石桥栏,桥栏上置青石,呈桌面形,向泉面阳刻锦带桥楷书三字。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观乐楼(吴昌硕纪念馆)(25)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观乐楼位于华严经塔(后有介绍)西、文泉北,1920年建,用来纪念吴氏祖先季札。季札是春秋时吴国的公子,曾访问鲁国,请求聆听观看周朝的音乐舞蹈,“观乐”就由此得名。

1957年辟为吴昌硕纪念馆。

一楼正中上悬匾额一代宗师,下面安放着吴昌硕先生半身铜像。

观乐楼东南立有一青石碑——吴昌硕、日下部鸣鹤结友百年铭志碑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华严经塔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华严经塔位于山顶正中,是印社制高点,为“西泠印社”的标志性建筑。此处原为古四照阁旧址,1924年四照阁迁走,在此原址建华严经塔,又名“西林塔”或“西泠印社石塔”。第一次奔“西泠印社”,就为了拍这座塔,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了。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经塔八角形,共十一层,置于须弥座上,每级中间雕有飞檐,檐角悬挂铃铛。上八级塔身皆用深浮雕刻画佛理故事,九、十两级砌《金刚经》,下一级砌《华严经》石座。细赏,无论文字抑或造像,其线条均圆润生动。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这张片子包括了以下三个景点,“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和“缶龛”,以及上面提到的“锦带桥”。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邓石如像(27)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小龙泓洞西南口立着清代皖派篆刻大师邓石如石像。此像在文革期间被毁,1978年重塑。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小龙泓洞(28)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小龙泓洞于19227月人工开凿,以浙派篆刻始祖丁敬的号命之。

洞的上部有摩崖刻石四字隶书小龙泓洞。下有《小龙泓洞记》石刻,也是1922年刻的。
      
西侧墙面上有阴刻的送子观音像,观音趺坐,怀抱小儿。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缶龛(29)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缶龛(又叫“缶亭”)位于闲泉上方的石壁之上,它的奇特之处在于筑龛为亭。

缶亭是1921年印社为安放吴昌硕先生造像,而专门在崖壁上雕凿的一座石龛。因吴昌硕号缶庐,故称此为缶亭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这尊铜像在缶亭中安然端坐了45年,直至1966年“文革”被毁。之后缶亭空置了十余年,1978年重塑,据说造型同原像稍有区别。

龛外崖壁上方有额缶亭及楹联金仙阅世,石室遁形。缶龛下有石刻《缶庐上寿记并诗》。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这张片子包括了题襟馆(随后介绍)、闲泉、规印崖、缶亭和锦带桥,相对位置一目了然。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题襟馆(30)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题襟馆又名隐闲楼,在闲泉后的崖上。建于1914年,由海上题襟馆书画会会友募集书画易资, 为该书画会在杭州的艺术活动场所。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题襟馆前空地是眺望西湖的上佳处,只见西湖如一幅水墨山水长卷在眼前铺展开来,令人心旷神怡,故有宜雨宜晴,静观自得;尽善尽美,为乐至斯之美誉。可惜那次登此拍了几片,正值西湖被雾霾所罩,尽管“宜雨宜晴”,遇到“雾霾”却很无奈,看都看不清,远谈不上“尽善尽美”,也就不献丑了。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鹤庐(31)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鹤庐1923年建造,与题襟馆相连。

鹤庐下为印社北门——石窟门。垒石而成,上有石梁,下有石门,沿阶而下,通里西湖。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石窟门门楣约长一米,上刻湖山最胜,系康有为1919年手书,后勒于石。石门两侧对联:高风振千古,印学话西泠。石门外墙旁立国保标志。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出石窟门,沿石阶下行,可见上集出现过的“西泠印社”后山石坊。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往右行,路过一巨石,上镌启功先生题写的“百年名社,千秋印学”。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再往前可达“中国印学博物馆”,一座由西泠印社筹建的集文献收藏、文物展示、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印学专业博物馆。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16)西泠印社(国5)之二

 

到此刹车,不再赘叙。已经自感啰嗦、拖沓了。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西泠印社”官网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