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2023-02-24 21:32:45)
标签:

转载

分类: 名胜旅游摄影风景美图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毕竟是“西湖十景”,压缩在一集内太憋屈了,再来一集。上集走过五景,“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花港观鱼”和“平湖秋月”,下面继续剩余的五景。

 

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是位于西湖东南岸的大型公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柳丛映衬着各色名花异木,其间啼鸣的黄莺飞舞,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三潭印月

很久以来对“三潭印月”的含义不甚明了。

窃以为,“三潭印月”分为狭义、广义(此种解释是否正确?请行家们拍砖)。

狭义的“三潭印月”,只是那三座石塔。每当农历十五,月亮正好倒映在三座石塔中央,形成三潭印月。

又一种说法,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三潭印月”由此得名。这种景像没见过,想想也觉得其美异常。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碑旁站的是老伴和她的同学,这次就不亮相了)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还是要找一张三塔共一图的片子。网上下载的,感谢原作者!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至于广义的“三潭印月”,指的是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三潭印月”景区,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又称小瀛洲),风景秀丽、景色清幽。

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下载度娘的地图一块、借用网友的航拍片一张)。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岛上有多座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它处见不到的特殊境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难得的是“三潭印月”竖了一方西湖周围唯一的由毛亲自书写的楹联碑,康有为撰:“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霸业销烟,禅心止水,历尽千年陈迹,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欲何之”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双峰插云

站在灵隐路上的洪帮桥边,可以望见南高峰和北高峰,两峰遥相对峙,相距10余里。其实所谓“高峰”仅仅因为西湖处于周围群山的的低洼处,两峰浪得虚名。南高峰海拔仅仅254米,北高峰也不过314米。

据说,每当山雨欲来之时,远眺双峰,云山雾海,双峰的峰尖若隐若现插入云端,由此得名双峰插云。走过许多高山峻岭,这里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兴致不浓,思泉从未在那时段去过,只能“据说”。

片子借用网友的。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雷峰夕照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是从中学课文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里知道“雷峰塔”的。第一次到杭州西湖,问雷峰塔原来竖于何处?东道主指指远处那座山。

那是西湖南岸的夕照山,旧有一座八面五层的砖塔,始建于公元975年,吴越王钱俶为庆贺妃子黄氏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后因塔在名为雷峰的小山上,改称雷峰塔。历史上几次毁、建。这两张旧塔倒塌前的片子,来自网上,感谢发布者!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每当夕阳西照时,塔影横空,金碧辉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从未拍过雷峰塔与夕阳并存的片子,借用网友的,感谢原作者!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1924925日下午,雷峰塔轰然倒塌。源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等等特异功能,塔基砖块屡遭盗挖,久而久之,致使塔基松动。

从此“雷峰夕照”一景也就名存实亡。

2000年雷峰新塔始建,20021025日新塔落成。

新塔建在遗址之上,保留了旧塔被烧毁之前的楼阁式结构,新塔兼具了遗址文物保护罩的功能。

新塔通高71.7米,由台基(起到保护罩的作用)、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塔身高49.2米,塔刹高18.3米,台基为9.8米。由上至下分别为,塔刹、天宫、五层、四层、三层、二层、暗层、底层、台基二层、台基底层,这两层将雷峰塔遗址完整地保护起来。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雷峰新塔建成后,已经消失了七十余年的“雷峰夕照”重现西湖。曾为雷峰塔发过博文,请参阅《杭州N n(概叙,上)【戊戌狗年盘》。以下夕阳片仍为网友的作品,谢谢他们了!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南屏晚钟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俯拍净慈寺,“钟楼”在片子的右下角)

 

南屏晚钟即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南屏山在杭州西湖南岸,主峰高百米,林木繁茂,石壁如屏,北麓山脚下是净慈寺。

之所以傍晚钟声清越悠扬,是因为南屏山一带的山岭由石灰岩构成,特殊的结构,让佛寺钟声声波的振幅急剧增大后形成共振效应,同时产生共鸣。声音还以相同的频率在西湖水面上传播,直达对岸的宝石山(参见《【国保打卡】(20)保俶塔(国7》),回波迭起,交响混合,共振齐鸣,以致于悠远清扬,经久不息。没亲身体验过,姑妄信之。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南屏晚钟的盛誉专属于净慈寺名下。净慈寺钟楼历经毁建,大钟也废而复铸。现在的铜钟是日本佛教界1984年捐助铸成,悬挂在重建的二层三檐华丽的钟楼内。铜钟的大小与明代时同,高3.6米,直径2.3米,重1万余公斤,造型古朴,外面铸有大乘法莲华经共6.8万余字,每敲一下,余音达2分钟之久。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南屏晚钟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

寺内有一口古井,因传说济公和尚从井底运出建寺木材,称“运木古井”,更因当年游本昌主演的《济公》电视剧而声名远播,吸引游人驻足观赏。

为净慈寺发过博文,请参阅《杭州N n(概叙,上)【戊戌狗年盘点】》。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转载]【国保打卡】(浙22)西湖十景(国7)之二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