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个人经历引出几条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原创)

标签:
大学时光学习生活实践建议个人经历 |
分类: 生活随笔 |
从我的个人经历引出几条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原创)
(尊重知识产权从我开始)
醉里挑灯看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lm3906
前两天,有一位在校大一女生请我对其大学期间的学业提些建议。我1991年上大学至今已经18年了,大学毕业工作也十四周年了,尽管大学四年时光依然历历在目,但时代变化很快,现在与近20年前可能有着很大的不同。思来想去,不敢说提多少建议,只能就自己的个人经历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珍惜大学时光决不荒废学业
中国的中学生也许是世界上学业最累、竞争压力最大的一代人,许多人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压力顿减,疯狂挥洒青春,以致于每到考试时只好求爷爷、告奶奶,考前央求学习好的学生多多关照,考后登门拜访老师求其法外开恩,而一旦考试没有通过需要补考时既花钱又上火,绝对得不偿失。为此,需要珍惜大学时光,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业上。尽管我们可能不一定喜欢所学的专业,尽管我们所学在今后不一定直接能够用于职业生涯中,尽管我们努力学习也不一定就能够获得奖学金,但“艺多不压身”,“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大学期间多多学习些知识会对今后的人生很有帮助。特别是要学习好英语和计算机,倒不一定单纯是为了今后的就业,英语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更好地了解世界,计算机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并且可以作为我们工作与休闲的助手。至于说在大学期间购买笔记本电脑,如果家庭条件允许,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至少是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学习资源,如果不是太多地沉迷于游戏与娱乐之中,相信会是一项较好的选择。我当年上大学时也曾经与人攀比,购买了录音机和收音机,本来想用于英语学习,但实际效果却不如人意,更多的是用于了娱乐,所以说良好的硬件对学习来说不一定是正资产,一切全取决于自己有人生态度。
二、抽空多多阅读努力开阔眼界
大学期间毕竟不同于高中生活,没有了堆积如山的作业,没有了高考升学的重压,没有了老师天天关于升学与学习的唠叨,一切主要靠自学,靠自己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有时间的话,多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学、专业甚至是外文书籍,相信不仅可以赏心怡性,陶冶情操,而且确实可以潜移默化地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个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回想大学生活时,其中一条感受就是“上大学时有时间看书却没有钱买书,工作以后有钱买书却没有时间看书”,大三时花四、五元钱购买了一本二手的美国原版ECONOMICS精装本,曾经前后阅读两三遍,受益非浅。而工作后购买过两套全新的ECONOMICS的英文原版,却基本上没有精力与心情翻阅,想来真如相隔两重天。
三、与老师、同学特别是舍友处好关系
良好的“情商”是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今后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一环。为此,加强人际沟通,与老师、同学特别是舍友处好关系绝对是一笔人生的无形资产。既要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出身、价值观与个性,同时也要努力去看别人的长处,以宽容之心看待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取长补短。总体来说,大学同学之间的感情比工作以后的同事关系要清纯不少,也可以是今后一笔重要的资源,需要多多珍重。对我来说,大学同学特别是同宿舍的舍友之情,是最值得珍惜与留恋的,记得有一句笑话叫作“人生四大铁”:其中就有“一起同过窗的,一起扛过枪的”。
四、适当参加校园活动加强人际交往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应当有自己一定的社会交往,也应当通过适当参与一些校园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身的眼界,而不应如高中生活那样为高考而一味地死读书本。在业余时间,可以听一些感兴趣的专家报告,可以参加一些班级体育活动,可以参加一些大年级学生组织的学校社团,不仅可以从高年级同学身上学到不少新东西,而且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对我来说,在大学期间,曾经听过许多次专家学者所作的学术报告,无论是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是对于中国、社会和人生的认知与理解,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对于大学期间是否应该谈恋爱,则是众说纷云,一切全靠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但至少不应舍本逐末,影响学业。
五、量力而行适当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适当的勤工俭学活动,不仅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挣些小钱,同时也可以丰富社会实践,也是人生一笔重要的财富,但同样不应舍本逐末,影响学业,并且在勤工俭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人身安全避免上当受骗。记得我上大学时,曾经当过两次家教,曾经为在学校召开的大学生运动会做过会场服务,最后经过“大浪淘沙”只留下我自己,也算是一种小小的自豪。
六、关注就业与准备考研两者兼顾
现在在校大学生面临的选择很多,可以毕业后直接就业,也可以考研,还可以毕业后直接经商,当然还可以出国留学甚至是海外移民,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因此,对于大多数没有家庭背景的平民子弟来说,在珍惜大学生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要抽时间关注一下整个社会、学校还有相关专业的就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要认真权衡就业与考研的利弊,直接就业可以提前两年获得工作经验和发展机会,自己考研到底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仅仅为了更好的就业,其实它只是将就业压力推后了两年,单纯的为了逃避就业压力的考研并不一定是好事。同时准备考研还要兼顾好学习应考与准备就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避免两边受损、得不偿失。我当年就是经过综合权衡,毕业之际没有选择考研而是直接选择了就业,现在想来,利弊参半,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多年来身边也有许多的案例,研究生毕业不一定比同龄本科生更具竞争优势,凡事都是相对的。
在西方社会的教育理念中,大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而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因此,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多多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将其作为人生的难忘经历与宝贵财富,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学校、专业、学历甚至是出身,都不一定能够直接决定今后的个人发展,重要的是自己的人生态度,特别是一颗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最后以美国现任非裔总统奥巴马的一句演讲词共勉:“ALL THINGS ARE POSSIBLE!”
以上想法,不一定完全正确,谨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