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德克巴莱》:宝岛男儿,热血史诗

标签:
台湾赛德克巴莱魏德圣娱乐 |
分类: 流光飞舞 |
文 / 赤叶青枫
不得不说,近年来在大陆电影高产却不够“精”、香港电影渐入低迷之时,台湾电影却繁荣崛起,随着《海角七号》《艋舺》《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影片不断刷新本土票房纪录,甚至在国际影展上崭露头角,台湾电影气势如虹,带动台片观影热潮,让我们重新看到台湾电影的强势复苏势头。
《赛德克巴莱》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所执导的一部史诗英雄巨作,该片筹划长达十二年、跨国动员两万人拍摄,是一部原汁原味台湾原住民的电影,可谓是继《海角七号》之后的一部新的“台湾之光”,从去年至今屡获好评与褒赞。影片在内地审查几番波折,终究好事多磨地确定上映经过无数讨论和自我沉淀后、重新剪辑的两个半小时的国际版。
导演魏德圣此次倾囊而出并不惜再度借债,耗资7亿新台币拍摄了这部以历史上的“雾社事件”为蓝本的台湾史诗电影,讲述赛德克人在头目莫那鲁道的带领下与日军激战,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热血故事,充满文明与野蛮、殖民与反殖民的抗争意识。魏德圣解释说,“赛德克巴莱”意思是“真正的人”,对于片中三百名不惜性命对抗数千名日军的赛德克人,他则将其解读为“最血性纯爷们”。影片大部分是原住民演员,很多甚至是之前没演过戏的路人,此次却表现很抢眼。
因“雾社事件”是日治时期台湾原住民一段惨烈的抗日故事,魏德圣拍《赛德克巴莱》如同是一部台湾人了解过去的“寻根之旅”,对于台胞而言具有“自我认定”、“自我化解”的价值,对内地、香港观众而言也是一次深入了解大中华多重民族文化的机会。不止于此,魏德圣有更大的“野心”:“互相和解、互相理解,除了原住民自己的问题以外,我还希望可以扩展到台湾历史问题的和解。”也许影片本身还有特效、情节等细节上的瑕疵,但其题材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影片前段稍显平淡,但均为铺陈,中段开始渐入佳境。
观看《赛德克巴莱》的途中会想起另一部美国大片《勇敢的心》的风采,同样是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同样是男人们都手持着弓箭呼啸在山林之间,但《赛德克巴莱》更具野心与人文特色:野心体现在,整个中国电影都很少有这么大气之作,能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历史观之门,对原住民、对人权和主权、对殖民史、侵略者的视角和刻画手法都很耐人寻味、引人深思,音画更接近好莱坞水准;人文特色则是导演把复杂的族群和民族冲突拍得相当客观写实,站在中立立场,不美化也不伪饰暴力,够大气也够细腻,甚至连原住民的歌声都非常动人。
不需要宣扬大世界观,影片还原了一个部落民族的真实价值面貌:原住民山歌载舞是一幅美丽画景,更衬托出结尾那段面对无辜的杀戮时有多么触目惊心,此时此刻,惟有暴力杀戮、武力战胜才可保家卫国,正如影片所言,“如果文明是教我们卑躬曲膝,那么我要让你看到野蛮的骄傲”。所以这些可爱的原住民们,在真性与诗性的冲突之时,重灵魂高于肉体,不朽高于长久,情愿骄傲地死去也不愿屈辱地活着,直至热血成河,凝结史诗——让这些失去已久的东西回温人类内心的那一杯茶,我想,这也许才是这部影片最本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