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女孩教我的事 之 红颜知己俏11

标签:
广州八卦夜奔狼窝163专栏红颜知己死党兄弟姐妹闺蜜情感 |
分类: 且听枫吟 |
题记:
同台做你对手心连戏
浪漫台上另一片天地
缠绵动作会看的心中都欢喜
一点一丝未忘记
——周慧敏《红颜知己》
某日,去参加一个品牌的活动,在现场邂逅一位同行。他惊叹:“你今天怎么穿得这么随便?!”我笑而不语,心道:“11不在,我打扮那么帅给谁看?”
11是我死党,亦是该品牌的活动负责人,每次他们家搞活动,于公于私,都会请我过去。而只要但凡她去现场张罗统筹,我定会盛装出席——我根本不在乎会不会吸引其他人的眼球,我只想给她撑足场,并且让她看到,我,过得很好。
其实,我过得到底好不好,11比谁都清楚。
这些年,虽然我在帝都,她在广州,若非彼此出差,否则根本难得一见——事实上,我们一年到头,连电话都很少打——但这一切的一切,却并不妨碍我们的交情日渐深厚,历久弥新。
这听起来或许有悖常理,甚至有点不可思议,但实情就是如此。我们平日主要靠网络和短信联系,或许是联系的太过频繁了,以至于感觉像天天都在见面一样,因此即便1年才见一两次面,我们也不会感到有半点陌生。
和11的结缘始于电影《夜奔》。那一年,我还在广州。某一日,我在网上闲逛,无意中点开了她的BLOG,被她所写的电影《夜奔》的影评所打动,于是便记住了“郑一一”这个ID,于是便开始关注她的博客,并经常留言点评她的文字。
那会儿的11远比现在勤快很多,一有空就会更新BLOG,于是我们就这样渐渐熟悉了。不过虽然彼此会经常看对方的文字,但却也都是心高气傲之辈,谁也不曾主动提出要对方的联系方式,因此我们的当时的交流就仅限于以文会友,并在对方的博客里留言。
当时只道是寻常。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当我和11终于在一个叫“狼窝”的QQ群里邂逅时,我已来到帝都工作。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原来,我和她喜欢同一家肠粉店,常去同一处淘碟地,混迹在同一个BBS,和同一帮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吃过饭……但是我们却从来都没有见过面——抑或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们曾在某个地方擦肩而过,但是对彼此始终毫无印象。
老天爷就是喜欢这样捉弄人。在广州时,我们缘悭一面;等分隔两地时,终在网上正式相识。不过,有生之年,终能相逢,也是一大幸事。于是,我们便顺理成章互相加了QQ和MSN,开始了我们的网聊阶段。
最初聊天的话题当然是电影,但渐渐地,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聊八卦和互相发牢骚。从明星绯闻到朋友趣事,从职场风云到生活琐事……总而言之,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通通一网打尽。
相识恨晚。
正是因为彼此间无话不说,因此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开始逐渐加深。我们惊觉,我们曾有着那么多相似之处。我们都热爱八卦,我们都不是名校毕业,我们都曾梦想着在当时的163娱乐频道开一个影评专栏,我们既天真的一塌糊涂,亦都现实的无懈可击……于是遂更加惺惺相惜。期间,也曾吵过架,拌过嘴,不过很快就和好如初。
11曾说,如果有一天我要结婚了,她会很难过,不过很快就会为我感到高兴;而我不曾对她说,幸好认识她的时候,她已婚,不然我也将舍不得她去嫁人。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然成了死党。
身为天蝎的我,生性多疑,心眼又小,就拿打电话或短信这种事情来说,如果我和对方联系,对方迟迟未复,我多半会心生疑虑。而对11,我却从不曾有过半点怀疑和焦虑。我深信,如果她没有及时复我,定是因故没有看到我的未接来电或短信,否则她一定会第一时间回复。所以,除非是十万火急的大事,否则对于暂时没有回应的她,我心态平静放松的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年那个寂静而闷热的下午,在我所住的阴暗小屋内,我面如死灰地缩在大床的一角,左手搭在腿上,右手中的水果刀折射出清冷的寒光……就在我正准备割下去的时候,手机突然响出刺耳的铃声!我一看,是11发来的短信:“你在干嘛?怎么不上线?快点上线,我有个大八卦跟你说!”望着短信,我不禁笑了。
我一边摇着头,一边打开了电脑。“好啦好啦,我来了,你说吧!”……
记得当时我曾想:“这个家伙,咋这么爱八呢?”可是多年以后,每当我回想起那天下午的情景时,我心里明白,如果不是她每天在线上跟我八卦,逗我开心,为我加油,给我打气,我根本撑不过那段我人生最黑暗的日子。
是的,迄今为止,我和11总共见面次数不超过10次,但那有怎样?
我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身边的朋友远远近近,来来去去,变换过无数的风景,唯有她始终表面傲娇却又坚定不移地“站”在我身边,不离不弃。
细细想来,我们的交往其实很简单,从未有过什么你为我消瘦我为你憔悴的暧昧体验,也没有什么一起上刀山下火海的壮烈经历,有的,只是朋友之间最原始的信任和互相扶持。
这些年,她看着我笑,听着我哭,拉着我走过低潮,陪着我攀上高峰……她是我最信赖的兄弟/姐妹/死党/伙伴……那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的,却是我们这么多年肝胆相照、相濡以沫的情谊。
时光如白马过隙,我和11都渐渐到了成熟的年纪。随着生活和经历的不同,我们的兴趣爱好的差异性这两年已日渐明显。
平日里,她关心时事政治、国计民生,我则热衷行业动态、环保公益,不过这些这并不妨碍我们的友情,各种各样的八卦话题仍然是我们乐此不疲沟通的主旋律。而与此同时,她努力读研,毕业在即,我也终于在新浪开了影评专栏,在圈内薄有微名,可以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分别为对方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回首前尘,能认识11,是我前半生最开心快乐的事情。她对我的重要性,就如同牛姑姑对于泡泡。我明白,世事无常,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更坚信,不管风景是否被看透,如果有一个朋友会陪着我看细水长流,那么TA一定是11。
11啊,有句话,其实我一直都想同你讲:“你知唔知,我成日霖紧,如果我有机会,亲眼睇住你系台上讲课噶话,我一定会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