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琥珀话剧王珞丹袁泉刘烨廖一梅娱乐 |
分类: 流光飞舞 |
文/赤叶青枫
舞台上演出的爱情都是悲剧,我们在台下必须笑出声音。
印象中,没有任何一出话剧像《琥珀》一样有这么多的床戏。从第二幕开始,床成了剧情进程里最重要的道具。床头,插着孟京辉的旗帜,在小剧场里转了又转;床上,躺着廖一梅的剧本,演绎成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
床,是纽带;床,是先锋;床,是一切。
2005年的3月,作为香港艺术节的重头剧目,《琥珀》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首演。那时候,高辕是刘烨,小优是袁泉。5年后回到保利剧院,林一川的心还在高辕的体内跳动,但爱上那颗心的小优,换成了王珞丹。
所以,新版的《琥珀》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最不一样的感受便是来自王珞丹。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袁泉王珞丹的表演各有所长。她们不同的演绎,亦令小优这个角色呈现出不同的特质。比较而言,袁泉版的小优爱的深沉,爱的痴狂。而王珞丹版的小优则爱的纯粹,爱的绝望。
王珞丹的小优是新鲜的,新鲜到没有米莱和钱小样任何的痕迹。从镜头中跑出来,跑上舞台的她带着疯狂的气质变成一个贪恋一颗心脏的女孩,向我们诠释关于那件叫爱情的小事。
同时,王珞丹的小优也是痛苦的,这痛苦来源于她对感情戏的熟稔。她让舞台上白衣长发的小优,像任何丢掉爱情的城里人一样,绝望到神经质,绝望到只能靠痛苦为生。她在用自己诠释角色。
廖一梅笔下的女孩,永远都是执拗的,《恋爱的犀牛》中的明明如此,《琥珀》里的小优也如此。王珞丹带着这种执拗带着痛苦和惊慌,在台上或喜或悲或歌,最终走向廖一梅设计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