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女孩教我的事 之 我们是朋友
(2009-04-22 00:52:27)
标签:
随笔连载情感女孩教我的事 |
分类: 疯言疯语 |
第一话:我们是朋友
最近一次见瑞,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还隔着很远呢,她便开始向我招手,脸上温和的笑容一如当年初见。
当她把装了现金的信封塞到我手上时。我很是不好意思。
“谢谢!我一定会尽快……”
“跟我还客气啥?”她忙打断我的话,“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这点忙算得了什么?”
是啊,不知不觉,一晃都这么多年了。
认识瑞那年,我刚大学毕业,在广州某广告公司做策划。一次跟客户电话联系时,我阴差阳错拨错了号码——
这原本是件很尴尬的事情,但当时素不相识的瑞在电话中并没有冷漠地说拜拜,而是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对于工作的细节一定要注意,不可有一丁点儿的马虎。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初入职场所上的第一课,而教我的人,是个陌生的女生。
我很感激她对我的指点,再加上两家公司也正好有些业务比较对口,所以次日我再次主动跟她联系。就这样,一来二去,我们渐渐熟识了,并成了朋友。
多年以后,当我回顾自己在广州的那段孤寂生活时,我有些悲哀又有些欣喜地发现,瑞竟是我在现实生活中交到第一个朋友,也是唯一一个能长时间保持联络的同龄好友。
这是一段异常奇妙的缘分,也是一份非常难得的友情。也许正是因为她的出现,才让我挺过了涉世之初最艰难的那段适应期与转型期。
我们不常联系,不过每次彼此的工作或生活发生一些重大改变时,我们都会告诉对方。于是,她见证了我一次又一次或艰难或华丽的转身,我亦“看”着她为了理想及感情,一路从东莞到广州再到北京。
因此,她明白我的好不容易,我深知她的身不由己。
最具戏剧性的是,我们认识了好几年了,却一直没见过面——就连彼此的照片也不曾见过——即便是我们同在广州并且住的地方就只隔着一条街的时候,也因为种种原因,终未能见,直到我们兜兜转转,不约而同地先后到了北京,才得以见上彼此的第一面。
遥记那日初见面,柳丝正长,桃花正艳。我站在街头,接到她的来电之后,蓦然回首,人群之中,她梨涡浅笑。
没有久别的生疏,没有初见的尴尬,我们以茶代酒,相谈甚欢。
见了这一面后,彼此的友情自然而然又加深了一步。从那以后,我们会常互相发发短信说说工作牢骚或者生活感悟,感觉也挺有趣的。后来有一天,她突然告诉我,她要结婚了,看着短信的内容,我可以想象到她的兴奋和快乐。
她开心,我也替她开心。
当时其实很想给她打个电话,为她唱首《出嫁》表示祝贺,但想到人家新婚在即,定有很多事情要忙,哪有工夫听我唱歌呢?于是便暂时作罢,不过我有认真去学她很喜欢的那首蔡淳佳的《有心人有情人》,希望将来有机会可以唱给她听。
婚后,她的生活过得很快乐。在她跟我分享她的小小幸福的时候,我不经意间发现,当年那个说辞职之后想去喝个酩酊大醉的豪爽女生其实也有着多愁善感的细腻一面。
时光荏苒,我们都在长大。工作的烦闷,生活的重压让我们实在有些不堪重负,不过我很庆幸的是,从广州到北京,这一路上都有瑞陪着我奋勇前行。当我遇到困难时,她经常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向我伸出援手的人。我跟她说“谢谢”的时候,她总是装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傻瓜,我们是朋友。”
是的,我们是朋友,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似乎不曾为她做过什么,而她却一直在为去年年底我手术后未能接我出院一事耿耿于怀。
“你知道吗?其实那天我很想去接你,可是我老公不让我去,他在吃你的醋,为此我们还大吵了一架……”她满怀歉意地跟我解释。
我笑着说没事——那确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倒是我觉得因为自己而害得她们夫妻感情失和,反而让我过意不去。
“嗨,没事!我们吵吵闹闹惯了。”她大大咧咧、不以为然地跟我摆了摆手。
有些话语,是不需要老挂在嘴边的;有些情谊,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的。从前,我发牢骚时候,总爱半开玩笑半严肃地感叹“人心不古”,如今想想,其实这些年来我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因为,无论顺境逆境,至少还有瑞这个朋友,在雪花绽放的气候,陪着我一起颤抖,一起笑看细水长流。
有友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