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出版,6月5日新书发布签售会暨报

标签:
转载 |
《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出版,6月5日新书发布签售会暨报告会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拙著《电影之于人生》自2008年问世以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鼓励与好评,他们通过博客文章、博客留言、网上书店留言、短信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意见,使我收到深深的感动。围绕此书所展开的“透过电影看人生”巡回报告在全国已逾百场,进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建道神学院、中国油画院、南方航空公司等著名学府与单位,以及北京海淀堂、上海景林堂、国际礼拜堂、深圳梅林堂、长沙城南堂、温州云锦堂等教会与教堂,并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大力报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电影之于人生二集》已经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6月份将全面上市,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各大网上书店有售。为回报大家厚爱,定于2010年6月5日举行新书发布签售暨报告会,欢迎朋友们光临指导!谢谢!
http://photo19.hexun.com/p/2010/0517/398047/b_C2BA514F61F5C49784A4C8936F5E967F.jpg
内容:《电影之于人生二集》新书发布签售暨报告会
报告题目:唯物的人与新造的人——从《蜗居》到《阿凡达》
讲员:石衡潭(《电影之于人生》《电影之于人生二集》作者)
嘉宾:李广平:音乐人、歌曲作家,代表作《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等;近年来致力于中文赞美诗的写作,推出过李思琳演唱的《奇异恩典》专辑等,本书序言作者。
时间:2010年6月5日(周六)下午2:30——4:30
地点:朝阳区朝阳路高井财满街9号楼1单元704号(731路
关于《电影之于人生》与《电影之于人生二集》的读者评论
中子中子:
能够使人愉悦地阅读,而且还能产生共鸣的文章一定是好文章;
由这些文章组成的书,一定是受欢迎的书。
其实,喜欢电影的和不喜欢电影的两类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
——也许,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根本的原因。
小琳:
看书时我个人最感动的是其中真诚而谦逊的书写态度,言出心声,为读者及世界的真正好处,而非取悦读者或自我炫耀。中国很缺少这样的作者,也是因大多作者自己心中也缺少信仰和持守,文字不过成了遮掩自己空虚的工具。这本书是本开风气的好书。
春华:
我渐渐感觉年岁的增长令我更能容让别人异于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更能体会生命的珍贵与人间的真情,愿意同更多人一起以汗水和泪水浇灌公共花园,愿意尽个人之力去帮助生活中遇到的他人共同快乐。看这本影评集,才发现那么多的人生理念都能从《圣经》中找到来源,作者以扎实的基督教知识带我漫步人类精神家园。
《电影之于人生二集》目录
李序:与高尚的灵魂相遇
周序:盐有多重
一、我的青春谁做主
1、为艺术,为爱情,还为什么——顾长卫电影《立春》
2、心归何处——刘雅妮电影《剪不断》
3、诚者,天之道也——冯小刚电影《非诚勿扰》
4、海角:心灵中最遥远与最柔软的地方——魏德圣电影《海角七号》
5、寻找,就寻见——丹尼·博伊尔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二、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1、理性与良知的双重迷误——史蒂芬·戴德利《生死朗读》
2、轻智谋而重情义——吴宇森电影《赤壁》上
3、爱能遮掩一切过错——王竞电影《无形杀》
4、爱恨之上,生死之外——陆川电影《南京!南京!》
5、谁之罪,如何赎——乔·怀特电影《赎罪》
三、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
1、爱靠什么,妖在何处——陈嘉上电影《画皮》
2、生活:复杂而又简单——杨德昌电影《一一》
3、今生的骄傲——李沧东电影《密阳》
4、梅兰芳:一场醒不了的梦——陈凯歌电影《梅兰芳》
5、我是谁——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
6、人真正的面目在哪里——孙海英、吕丽萍主演易卜生诗剧《培尔·金特》
四、谁是我的兄弟
1、回家的感觉真好——王竞电影《一年到头》
2、谁是我的兄弟——陈可辛电影《投名状》
3、穿越战火的大爱——电影《黄石的孩子》
4、为明天的事儿,值吗——陈德森电影《十月围城》
5、新造的人——詹姆斯•卡梅隆(James
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阿波(Paul)进入中国的真正目标与使命——约翰·史蒂文森电影《功夫熊猫》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马楚成电影《花木兰》
3、为和平而战——吴宇森电影《赤壁》
4、爱是永不止息——张之亮电影《车票》
5、成功是什么——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所折射的社会心理
6、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孔子?——胡玫电影《孔子》
六、永远有多远
1、谁来确认我身份——冯小刚电影《集结号》
2、死是一道门——泷田洋二郎奥斯卡获奖电影《入殓师》
3、谁陪伴又记得你到永远——大卫·芬奇奥斯卡获奖电影《返老还童》
4、我的位置在哪里——吉赛贝·托纳多雷电影《海上钢琴师》
5、拿什么拯救你——罗兰德•艾默里克电影《2012》
附录:1、中国当代电影的神圣之维
后记:我的文如漂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