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夫忧者所以为昌也”,这句单独拿出来也好理解,大概是说忧患意识呢,大概是说“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危机意识呢。其实这句之后还有一句呢,叫做“喜者所以为亡也”。是的,此两句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只有时刻保持忧愁意识,国家才能长期昌盛;而如果小有所成便贪图安逸享乐,那么结局终将会迅速败亡……
其实,“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语出《列子-说符》,相关背景原文曰:“赵襄子使新稚穆子攻翟,胜之,取左人、中人,使遽人来谒之。襄子方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夫汪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而不终朝,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施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哉!’ ”此段背景原文说的是,赵襄子派新稚穆子帅兵攻打翟国,结果大胜,夺取了翟国左人、中人两座城邑后,新稚穆子速派信使回来向赵襄子报捷。当时赵襄子正在吃饭,听到捷报后不但没有高兴却反而面带愁容地忧虑起来了。旁边的臣子不解,忙问个中原因:“我们一个早晨就攻下了两座城邑,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啊,而大王您却愁容满面,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感叹说:“江河的潮水再大,也不过三天即退却;暴风骤雨再猛,也不到一个早晨便停歇了;正午的太阳,呆在正中不到片刻功夫也便下斜了。现在,我赵家的德行还远没有积累到恩泽四方的地步!一个早晨攻下两座城邑,如果连这样的胜利也值得高兴与庆贺的话,那么,败亡或许就离我们不太远了……”
对这样的背景事件,孔子听到后给出了自己的评论。《列子-说符》里这样记载道:“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卒取亡焉,不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为能持胜。’ ”原来,“夫忧者所以为昌也,喜者所以为亡也”这话是孔子说的;是孔子在听说了赵襄子的这件事后所发出的感慨!孔子并以此断言,赵氏家族将来肯定会中兴昌盛;因为在孔子眼里,胜利并不是艰难的事情,保持胜利才是艰难的事情。孔子认为,古来贤明的君主都是时时刻刻保持着忧患意识,这样才得以持续换来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同时,他们的江山也才可以凭此一代又一代地传至后世。孔子举例,齐、楚、吴、越等国,都曾经取得过胜利,但最终却还是灭亡了,就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忧患意识,不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
而至于如何守业、任何保持忧患意识?《列子-说符》中举例道:“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列子这里拿孔子与墨子举例,他说道:“虽然孔子个人的力气足可以举起国都城门的门闩,但孔子却不愿意以这种力气去为自己扬名;虽然墨子精通擅长攻防之术,就连匠心巧夺天工的公输班都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墨子同样也不愿意以自己用兵怎样怎样、如何如何地去为自己扬名。
列子最后得出结论:“故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即就是,那些善于忧患守业的人,总是以“抑强而示弱”,总是时刻谨慎,总是向外呈现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