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后的才女,如何以零分数学进入北大,胡适为何要帮其争取(组图)
| 分类: 大展示 |
民国时期,是新思想和旧文化交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不再只是等待着嫁人,不少女性解放思想,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开始求学、留洋、参军等,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被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曾以0分的数学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E170291B7DDB6D99D66B6788432EE7F68DB04747_size85_w639_h774.jpeg
(张充和)
北大在当时,也是我国非常好的一所大学,能以0分入学的她,在其他方面,确实非常有见地,她叫做张充和,被誉为民国闺秀,曾祖父是晚清名臣张树声,父亲是张冀牖,积极倡导新式教育。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E7E05B7E36B73D8A4E6B6FD12D512D2FE9382589_size81_w550_h402.jpeg
(民国时期的北大)
张充和还有三个姐姐,不过不同的是,她从小并未得到什么父爱母爱,因为在她11个月大的时候,就被过继给二房的奶奶当孙女,虽然是养祖母,但是对她特别疼爱,言传身教,教导她大家闺秀,还花重金请来朱谟钦作为她的老师,请举人教她吟诗填词。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E4D244830F470EE1E499F85C54D44ECAC0B58471_size34_w466_h354.jpeg
(沈从文与张兆和)
张充和自幼学习,非常聪明,四岁会背诗,六岁认字,朗诵《三字经》、《千字文》不在话下,经过了十年的闭门苦学,她的国学功底已经超越常人,在养祖母去世之后,十六岁的她,也回到了苏州,跟着父亲生活,在父亲创办的乐益女校学习,新旧知识全部都了熟于胸。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96BE48FC8DB8D161D79CC401B2572A51F4925ADB_size80_w640_h457.jpeg
(胡适)
值得一说的是,她的三姐张兆和嫁给了沈从文,两人在北京成婚,而张充和去参加完婚礼之后,就决定留在北京生活,在次年夏天的时候,北大举行入学考试,她决定参与这次考试,希望可以考入北大深造。
当时的考试和我们现在也有所不同,那会的考试科目比较少,只有四门,分别是国文、历史、英语和数学,而对于张充和来说,其他山门都没什么问题,在新式学堂也学习了英文,但偏偏没有接触过数学,这让她非常头疼。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F668761B74AC9EE058A80002EB9C46A1E6223E91_size46_w606_h370.jpeg
(张充和)
考试结果出来之后,她的数学成绩更是出现了0分,但偏偏作文成绩却是满分,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严重的偏科了,不过以当时的社会状态来说,她确实担得起才女的名头。
当时胡适在北大文学院学习,在看到了她的国文作文之后,就非常希望她能来到北大学习,认为她是个不可多得的文坛人才,于是为了能让她得到录取通知书,胡适几次寻找阅卷老师求情,事情闹大了之后,连校领导也被惊动了。
http://x0.ifengimg.com/res/2019/875611CB25ED2F1928A571C3726FA81B53807EB6_size92_w500_h674.jpeg
(张充和和丈夫傅汉思)
经过校领导们的研究,最终决定破格录取这位才女,除了诗歌、书法之外,她对昆区也有很深的见解,国学大师章士钊甚至称她为当代蔡文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