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贫困年代童年我与猪争食物吃的经历

(2010-12-27 15:21:35)
标签:

阳光原创

父母辛酸

苦涩童年

难忘回忆

七十年代

文化

分类: 文学原创

贫困年代童年我与猪争食物吃的经历

(感谢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重点推荐) 

 

原创   阳光心情

贫困年代童年我与猪争食物吃的经历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才是最伟大的,母亲把最无私的爱和关怀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即使在最贫困的生活时期,母亲,宁可让自己多受些苦,多挨些累,也总是要想尽任何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顺利长大成人,是母亲心中最大的愿望。但是当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对母亲的恩情又何偿能报得一二?虽然母亲对自己的儿女从未期待过什么回报,但是做儿子的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做为母亲就已经很知足了。工作忙不是借口,家事多不是借口,路程远更不是借口,只有心中还有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就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题记

生长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都会或多或少记得那个贫困年代生活的困苦。尤其对于那个年代生长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对那个年代的生活贫困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很贫困,生活基本接近刚刚能吃饱穿暖的水平,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才是最伟大的,母亲把最无私的爱和关怀都给了自己的孩子。即使在最贫困的生活时期,母亲,宁可让自己多受些,多挨些累,也总是要想尽任何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顺利长大成人,是母亲心中最大的愿望。

母亲也不是能工巧手,但在日常生活中,总是能想出好的办法,利用身边常见的食材,做一些能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的食物,有时甚至是意想不到而且可口的好吃的食物。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好吃的东西已经吃过好多,但心底却依然回味那时母亲给我们做的那些食物。下面阳光列举那时母亲曾经给我们所做的食物,那些让我一生永远难忘的食物。

带土麦面饺子

记得那时我还不到八岁,家乡的田地那时还都是旱田,除了种玉米高梁外,另外还种小麦,秋收时地里的小麦都归生产队,等生产队把麦地收完后,母亲会带着我去地里捡麦穗。那年秋天收割时正赶一场秋雨,于是我和母亲捡回来的麦穗有一些沾上泥巴,回到家里母亲把这些麦穗在太阳下晒了几天,拿到生产队的加工厂把它们磨了面粉。

由于麦穗上的泥土没有去净,所以竟然面粉里也有些泥土,但毕竟是面粉啊,母亲不舍得丢掉,就剁了些菜,和上面给我们做了一顿菜饺子,闻起来香香的,可吃到嘴里却非常涩,简直刮嗓子,难吃极了,但它们毕竟是饺子啊,最后还是被我们几个孩子吃个精光,说实话这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难吃的饺子。那时大米和白面都非常少,想吃就得用钱或别的农产品到集市上去换,所以想吃到一顿饺子很不容易,一般只在过年的时候,父亲才会从集市上买几斤面和肉,让我们好好地吃上一顿饺子,一般过年是一下子要包很多饺子,吃不了的先在外面的大缸里冻上,想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吃。

记得那时妈妈常说的一句话:“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等到将来你们出息了,生活好了,就可以天天吃包饺子了。”那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最想吃的就是饺子,不过那顿带土的麦面饺子的滋味我现在还记得,那不只是饺子的苦涩,更能让人记得那个年代贫困生活的苦涩啊。

大个菜饺子

那个时代菜里的油水很少,常常是过年前后从卖猪肉的家里买来大块的“板油”(猪的肥肉),回家把它熬成荤油放在一个大坛子里,每顿菜在锅里放一匙荤油,不会多放的,因为这一坛子油差不多要用一年。在秋天时母亲常会把菜用刀剁细了,和些面包一顿大个的菜饺子,有时母亲也会馅里面放些虾皮或是肥肉“耗油”剩下的肉“滋啦”,说它是大饺子是因为它的个大,大约有手掌大小,虽说没有肉但吃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炒面

冬天里吃的东西较少,母亲想出一个主意那就是炒面。把面粉在油锅里炒好,有时还会放一点芝麻或都瓜子花生什么的,对了还要放一些糖在里面。出锅以后母亲会用大碗给我们一人冲上一锅,我们用匙把炒面和匀,吹一口碗上的热气再用匙吃一口炒面,吃到嘴里可香了,吃完还要用舌头把碗舔干净,我们的馋样把母亲也逗得哈哈笑。

葱花炒泡豆饼

那是冬天,家里除了白菜土豆酸菜萝卜没有什么别的可吃的菜。母亲有一天发现家里喂猪的豆饼是不是可以吃,于是母亲试着把最好的一块豆饼用水泡开了,然后把水倒尽,烧上锅倒上油切好葱花来个葱花炒豆饼,端上桌之后,我们这些好奇的孩子居然竟吃得也挺香呢。说实话豆饼是把黄豆榨干之后剩的豆皮压成的饼,通常是喂猪的东西,平时把它用水泡好,剁上一大盆野菜,再舀上一瓢泡豆饼,端到猪圈去喂,这是我平时常干的活,能不知道吗?你想平时猪吃的食物给人吃的话,到嘴里会是什么样子?妈妈炒的豆饼我们吃到嘴里感到非常刮嗓子,哪里会觉得好吃,我们只是很好奇而已!记得母亲只做那么一次,再没做过。

现在想来,那时竟然穷困到和家里的猪争食物吃,可想生活的困难和苦涩程度。不过听姥姥说起六几年挨饿的日子就更困难得不得了,那时人们竟把苞米棒子(脱玉米粒之后的棒子)粉碎后和着玉米面贴饼子吃,把榆树皮扒下来啃着吃,人们纷纷挖地里的野菜吃,听说那时地里的野菜全被挖光了,但人们仍然饿得全身浮肿,有的人甚至竟被活活饿死,看来我小时候所经历的困苦比起姥姥和母亲所经历的生活困苦简直不算什么,甚至可以是幸福生活了呢,因为我们那时人们毕竟可以吃饱饭了。

葱花炒豆腐渣

豆腐渣是做完豆腐后沥出的渣子通常也喂家畜和家禽的,有一天母亲不知从哪儿端回一盆豆腐渣,说是试试要给我们炒着吃。只见母亲仍然把火烧好,放上油切了一大把葱花,居然把豆腐渣在锅里炒得喷香,吃到嘴里居然比那葱花炒豆饼强得多。现在想来,妈妈这次做的炒豆腐渣,结果让我们又和家里猪争了一回吃的,可惜猪不知道,要是知道了,我想它也会怪叫几声的,那个年代猪也缺吃的啊,长点儿肉不容易啊。不过豆腐渣也不是很容易得到了,村里就那么一两家做豆腐的,哪能剩下的豆腐渣就都留给你呢?所以这种炒豆腐渣倒是吃过几回。我曾经把小时候吃豆腐渣的事情讲给儿子听,儿子说什么也不相信,瞪大眼睛说:“那怎么能吃得下去呢,再说那是猪吃的东西也不是人吃的东西啊。”唉,我们那个年代生活的贫困与苦涩他们哪里会懂?

锅炖小河鱼

在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家乡几乎所有的旱田都变成了水田。旱田变水田后,在家东边路边更是修了一条长长宽宽的大水渠。自从家乡有了水田以后,每当夏季,大大小小的水渠里满是到处游来游去的鱼群,惹得我们这些小伙伴们眼馋得很。既然家里没钱买肉吃,那么水里的鱼也是很好的食物啊,于是淘鱼便成了我们这些小伙伴们常干的活。那时不但小孩子们下水淘鱼,有时连大人们也淘鱼呢,谁都知道鱼好吃,而且只需要出力气不用花钱。

没事的时候先到渠上去查看哪段鱼群比较多,然后回家开始准备工具,常用的工具有铁锹一把,用来砌隔水的土坝;大盆两个,用来装鱼;纱网一块,用来透水隔鱼;水桶一只,这是用来淘干坝段里的水的主力工具。和几个小伙伴相约来到有鱼群的渠段,前后相距十多米的距离各垒一道坝,向外淘水的坝一定要砌得结实些才行!下好纱网,便甩开膀子用力向外淘水。

这个活可真是不轻,连着向坝外淘百八十桶水后,就会觉得腰酸臂疼,直起腰来歇会儿,看看水在渐渐减少,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鱼的时候,我们便会高兴得不得了,便会更加用力淘水。终于快见底的时候,只见鱼群顺着一条细长的小水沟涌向我们的纱网前,这正是我们收获劳动果实的时候了,我们争先拿着大盆捡鱼,遇到收成好的时候,不一会儿,就会捡到满满的两大盆鱼,看到鱼在盆里欢蹦乱跳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们就甭提有多高兴啦。

收拾好工具,上得岸来,把这些鱼平均分成几份,高高兴兴得拿回家,在妈妈面前真象是个凯旋而归来的将军呢。等到妈妈把鱼收拾好,烧火把鱼下锅后,闻得阵阵鱼的香味,好香!又是一顿美餐啊!

母亲,宁可让自己多受些苦,多挨些累,也总是要想尽任何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顺利长大成人,是母亲心中最大的愿望。但是当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对母亲的恩情又何偿能报得一二?虽然母亲对自己的儿女从未期待过什么回报,但是做儿子的能做到常回家看看,做为母亲就已经很知足了。工作忙不是借口,家事多不是借口,路程远更不是借口,只有心中还有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就一定要记得常回家看看。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