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一直在省公司参加2010年应届大学生的招聘面试,每天都工作到晚上近12点,中午基本上只休息二十来分钟,好长时间没这么累过,总算在周五晚上全部结束。几天的面试考官工作,感想很多,随便拣几点重要的记载下。

(网络图片)
就业很难。这次招聘,从去年底开始,招聘公告在十一月初发出,到截止报名时间十一月二十三日,全国报名应聘的大学毕业生有10000多,招收数与报名数的比达到1:30以上。经过系统筛选,参加笔试的应聘考生有2600多人。达到划定分数线条件,进入面试的考生也达到1100多人。几个数字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面试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大学生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地方赶场,比如,我碰到一个大学生,28日上午参加完厦门招商银行的招聘笔试,28日下午再从厦门赶到福州,参加29日上午福州的这场面试。
从面试过程的相关资料看,已有不少大学生与一些公司已经有了意向,但在没有最后确定之前,还是赶来参加这里的面试,就是为了能够多一次机会,多点选择。
这次的面试,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硕士生一大把,考官们开玩笑说,今年来的研究生多的象蚂蚁,据估计,可能会占到近三成。反映出的问题自然很清楚,高等教育的层次已得到较大的提升,研究生也已不是什么稀有人才,大量的研究生也主动的降低身价,落到我们公司的一份简历可,竟然还有一位清华大学软件专业的研究生,在这以往是从没出现过的。
就业不难。说就业不难,可能很多人不好理解,其实只要真想就业,不挑肥拣瘦,就业真的不难。一千多人参加面试,从工作地点的意向上,约八成以上的大学生,都把福州、厦门、泉州作为第一志愿,而主动把其它地市作为第一工作意向的寥寥无几。可福厦泉的需求不可能有这么多,所以,服从调剂的还好,不服从的如未被录取,就直接消失了。但是,将福厦泉以外的市作为第一工作意向的,只要基本条件符合的,一过二面,很快的被这些单位录取的比率大幅提高,如果直接意愿到县市的,就更没什么问题了。当然也有一些算的精的大学生,把一些市当作“曲线救国”的跳板。面试中,发现不少考生已被一些单位签约,还交了3000-5000不等的违约金,甚至有些公司根本不比我们这家公司差,但这些考生还是要挑一挑。
真要想就业,难吗?
成本很高。现在的企业,也真是不易,一次招聘,光考官就集中了六、七十号人,加上工作人员,达百来号人,一个大酒家的六、七、八层基本全包下来了,包括N个大会议室,还有五层的相当部份,吃住一周,考官都没日没夜的工作,就为了招聘二、三百号人。再加上初期笔试,要派考官进驻设在全国六个大城市的考点组织监考等等,估算下来,招一名员工,没有上万肯定是下不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