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全运会说不的勇气

(2013-03-11 09:36:50)
标签:

体育

    没有想到全运会就要来了,本文刊于最新一期财新网

    即将于今年八九月份在辽宁沈阳举行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或许关心者寥寥,但无疑是运动员们向自己的家乡父老表达“心意”的重要机会。在国家体育总局日渐成为“精神图腾”的当下,地方体育管理机构和政府部门已经成为了运动员们最重要的支撑所在。有运动员甚至玩笑地把全运会和奥运会做了这样的关联——“奥运会属于上半身,代表着精神,全运会则属于下半身,更具实际意义”。

  回顾历届全运会赛场,兴奋剂和假摔鲜有缺席,名和利,算计与盘外招,如同任何一个竞技赛事,总是主旋律下不和谐的杂音。当然,这些并不会改变大家参与的热情——毕竟这是一个地方体育展示实力的盛会,每个有着父老乡亲的运动员也都有颗拳拳“报效之心”。据悉,今年,鲍春来、王励勤、周苏红、冼东妹等老将,甚至包括去年代表哈萨克获得奥运金牌的祖尔菲亚(即湖南选手赵常玲),都在悄然中回归到了全运赛场。

  当然,也有人做出了“常规”之外的选择。网坛“一姐”李娜就已经公开表示,“包括湖北队、湖北省的领导、网管中心的领导,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决定(不参加全运会)。既然我可以在这里说这个消息,肯定是他们都已经知道了。”娜姐的表态虽然透着委婉,却有着不可置疑的坚决。此前,李娜已经参加了四届全运会,相比带领自己的团队备战影响巨大且奖金更为丰厚的职业赛,天平的倾向已不言而喻。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产物,网球近年因其魔鬼般的赛程而屡屡遭人诟病。就连纳达尔、小威廉姆斯这样的体能狂人都无法承受赛程之重——或玩票时装,或抱病免战,更何况那些年过三十、在中国传统意义上已经划归退役运动员的金花?在本已不堪的赛事日程中再加上全运会赛程,这样的选择显然需要更大的勇气。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娜姐这样的运气,和决然抗争的勇气。今年澳网期间曾表态不想再打第十二届全运会的郑洁,日前就收到四川方面的明确指令:必须以大局为重,带领年轻队员“第五次”参加全运会比赛。

  根据中国网协公布的竞赛计划,全运会网球团体和单项决赛分别在6月10日—17日以及7月22日—7月30日举行,这中间隔着两个大满贯赛事——法网和温网。显然,在六七月份这短短的两个月里,郑洁不但要奔波于比赛地大连、巴黎、温布尔敦,还要连续经历四场重大战役,而且很多时候需要单双打集于一身。

  面对如此魔鬼赛程,就有关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时差加上魔鬼比赛,这对郑洁将是极大的考验。”但感慨是一回事,现实需要是另一回事,因为四川“需要郑洁”。

  与其说官方意义上的四川需要郑洁,不如说当地体育官员需要郑洁。在他们的眼里,郑洁无疑是一个标准劳模般的存在。尽管身材矮小,郑洁却每每能靠着疯狂的跑动和坚韧的意志来拖垮对手,将每一场比赛当成破发点。而她三次战胜病理意义上的伤病(2004年、2008年、2012年三届奥运会前她都经历过大的手术),不可思议地出现在奥运会赛场,更让这一切增添了几分魔幻般的色彩。有她,加上前不久已经结婚生子的老搭档晏紫已经“被复出”,四川确实可以大大加强在网球单项和团体中的金牌争夺力。

  不过,很少人会认真考虑这种官方安排背后是否违背运动员意志,这种安排是否符合项目规律。过多地榨干郑洁不多的运动青春背后,是否真的能取得好的效果?而说到给年轻人做表率的动机,这这让人疑窦丛生——难道让那些初涉职业的网球小将建立金牌至上的价值观,或是职业必须让位于业余的反竞技观?

  恐怕归根到底,还是金牌至上的老调调吧。

  于是,我们不能不幻想这样一幕:当郑洁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在国内赛场上拼杀之时,我似乎又听到莎娃们高分贝的尖叫——那尖叫声高亢而刺耳,彷佛是对中国金花们难以追上她们红粉军团的示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