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据说游泳教练多有一双保养甚好且表现力丰富的手,朱志根便是其中一位。当年,这位前浙江仰泳名将便是靠着健硕的臂展乘风破浪,让对方不得不吃自己的“洗脚水”(游泳术语,指对方比自己慢)。等当了教练,他的手更是如同乐队的指挥,成为丰富执教经验和细腻内心情感的某种外化。
但在上月举行的体坛风云人物颁奖仪式现场,我看到的那双情绪爆满的手,却变得缺少生气——尤其是右边那只,在交谈的状态下总是不由自主地晃动,如同冬日里悬崖边寒冷凛冽侵袭下的枯树干。
“右胳膊已经麻了,一会儿如果上台领奖可能要换一只手”,朱志根吃力地在我面前抬了抬胳膊,“我们游泳人早练就了左右互搏术,奥运会前就这样了。”
谈起关于自己的种种,朱志根说一切都是职业习惯使然。在他的眼中,孙杨们是他们那一代游泳人理想的承载——他们拥有先进的训练条件、身体素质、经验及眼界,由此也有了向世界叫板的资本。更重要的是,在情感的维系上,朱志根一直将他们视如己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至今仍然记得孙杨最初入组时的情景,那是2003年,孙杨的父母将那个12岁高瘦麻杆交到自己手中。在那一刻,他感觉到与这个孩子在道义上的连接和责任。如同花样滑冰双人搭档的拉手一样,日后比赛中每个精彩的瞬间都要靠师徒的密切拉手和相互扶持来完成,一拉手,便永不分手。
由此,你也许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不愿意罗列自己将孙杨从全国冠军一步步到奥运冠军的功绩,或者渲染自己默默奉献的客观——比如他会随身携带“一颗糖、一包咸饼干和一瓶速效救心丸”;比如他曾三次因为比赛而推迟手术;比如,自己陪孙杨的时间比儿子还多;再比如,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在50多岁挑战外语,为的是能更好地领略外教丹尼斯的教练意图......
身为传统意义上的游泳人,他低调,务实,寡言少语,对业务执着甚至有些执拗(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教练的群像描述):比如,他会在大赛前没收队员们的手机;比如,当队员胆敢顶撞他的训练指令时,他会大吼甚至动用拳头。他对游泳和队员们的感情重于金钱,事业甚于荣誉。当孙杨在伦敦奥运会夺取两金之后用颤抖的音调说出,“师傅,我爱你”时,坐在场边的他已热泪盈眶——再大的付出和这个相比不值一提。
但很快,他发现,自己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浙江体育局近日对孙杨开出的一则罚单中,“不遵守队规”“和教练提出分手”成为主要的几大罪状。
伦敦奥运会后,孙杨被卷入了一个磁场巨大的名利场,朱志根已经难觅他的踪影。这其间发生的种种风波,包括“大牌门”和“恋爱门”,朱志根都是从电视和其他媒体上才得知。同样也是在媒体上,他发现了这样的报素材——孙杨说,自己的执教方式已经不适合他。
他意识到,孙杨或许是需要绝对的自由。于是,在媒体面前,朱志根也放了话:“自己再也不带孙杨”。
但十年的师徒关系,岂能说放就放?刚刚有了点成绩的“黄金师徒组合”岂能说散就散?据悉,有关方面已经派出一个强大的游说团,对这对师徒分别进行沟通。同时,私下里,朱志根也表示,希望师徒俩能深入聊一次,而不是如今的通过媒体隔空喊话。
真的希望有一天,这个1米99的大个子能重新挺拔地出现在朱志根的队伍中——他第一个走到朱志根面前,咧开虎牙说:朱导好。朱志根严肃地嗯了一声,再用颤抖的手,从孙杨手中接过毛巾,然后对他进行拉伸。随后,孙杨鱼一样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