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育 |
乒超联赛将于10月中开锣,从现有情况来看,乒协显然是想进行一些锐意的职业改革,来挽救这个有着十多年品牌的职业赛事。嗯哼,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本文刊于财新网体育专栏。
周旋于红双喜的乒乓球台前,新科奥运冠军张继科偶尔闪现些许狼狈——在对面业余选手、赞助商代表的进攻下,他竟然出现了几次救球失误——真不是故意放水。组织方特意提供的那块硕大的没有胶皮的球拍,让素以灵敏而迅捷著称的他动作阻滞。
2012年361°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发布会,就在这种略显无厘头的轻松氛围中低调开张。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也有世界上最多的乒乓球迷。和以往强调铺陈和奢华的场景相比,乒超用这样一个亲民的环节,宣告赛事重装上阵。
是的,“重装上阵”是步入第12个年头的乒超的主题,也是最迫切的需要。面对CBA和中超锐意改革、人气和商业价值逐步攀升,同时女排和羽超联赛也在迎头赶上,号称要做乒坛NBA的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采取了全新而具有颠覆性的突围举动。
按最新运动员交流办法,此前沿袭多年的摘牌制度将被取消,各运动员与俱乐部的合约均为四年,运动员和俱乐部将形成长期稳定的劳资关系。俱乐部不但拥有对运动员的“使用权”,还拥有“所有权”。
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还强调,在赛事期间,国家队原则上没有随意征调运动员的权利。应该说,该办法正中乒超的死穴。
较之锐意追赶的NBA,服装等赞助全部归俱乐部,乒超俱乐部并不拥有很多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权益:抛开运动员的管理,赛事制定等不说,中国乒协控制了各主场位置最好、能被电视转播覆盖的20块广告板、4块地胶广告位,就连主场的布置、广告的类型,规定也相当细致。
赛事资源的无法下放,使俱乐部市场开发面临掣肘,而运动员资源的无法充分利用,则让这些俱乐部雪上加霜。近年来,乒协曾两次针对运动员出台限薪令,结果收效甚微。没办法,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等运动员资源有限,各俱乐部只能明争暗抢,才能留住“金凤凰”。
而短期的租赁关系、国家队随时可能的征召,使球星们对俱乐部缺乏归宿感和荣誉感,对俱乐部的管理和商业开发更是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最终,运动员的年薪,和俱乐部的市场开发,走向了完全相反的轨迹:运动员年薪一年比一年高,市场开发部分却一年不如一年。原本就缺乏造血功能的俱乐部,甚至想到了“卖主场”。
于是,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们,不得不驾驶着“大篷车”,颠簸在一个个城市乃至集镇之间,去应付密集而凌乱的比赛日程。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却是球迷和赞助商流失,不少俱乐部主场甚至免收门票也难吸引观众。
如此恶性循环,正在逐渐吞噬着这项赛事的生命力。从此以往,不要说引入国外优秀俱乐部参赛,就连赛事能否举办下去,就是一个大问题。
好在这一切在今年,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
和球员归属权、赛制、转会和薪资等手笔相对应,今年的乒超为了迎合转播商还做了较大调整:新赛季团体赛每场的决胜局均改为7分制,把第三场和第五场改为3局2胜制,比赛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左右。此外,赛场更加时尚,主体色调为橘黄色的暖色调,赛场采用蓝色地胶、红色挡板。
与之相对应的,是赞助商361°选用的裙装系列,也让观众想入非非。虽然受身材及运动特点所限,刘诗雯、黄晓明表妹陈梦、福原爱等明星的裙裾无法做到像莎娃一般撩拨人心,虽然距真正的职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好歹,乒超迈出了这一步。
接下来,就看各个方面如何出招,真正遵循市场规律运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