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体育天才调查:举国体制以体操跳水为最,业余斯诺克棋类

(2011-01-06 10:35:11)
标签:

体育

分类: 体育
  本文刊于财新网体育专栏
 
   我自评不是一个合格的采访者。12月底在见到新科“棋后”侯逸凡后,我们的聊天是从我的闺女开始的:

  我闺女今年4岁,她五子棋很厉害,是不是在这方面有些特殊才能?

  完全有可能,她接触棋类比我还早一年。

  一句客套的恭维,拉近了我和这个16岁的江苏姑娘的距离(尽管我比她大一轮多),也让我领略了她言谈中的成年智慧。这不奇怪,她本身所走的,就是一条天才的履历:最小的女子国际特级大师、国际等级分中国女子排名第一、最小的女子国际特级大师,最小的“棋后”……要想集这些成就于一身,没有点天赋异秉肯定不行。无怪乎签约姚明、丁俊晖和张琳的众辉公司,前几年也将她招至帐下。

  成名要趁早,这条娱乐圈的铁律,现在在体育界也通行。至少在我看来,体育界目前活跃着如下三种天才类型:

一、熊倪型(代表人物:熊倪、伏明霞、刘璇)

  项目:体操女子、跳水10米台男女。

  成型原因:教练选材的特殊需要。

  选材的低龄化,培养模式的袖珍化,导致队员在年级轻轻就轻松取得世界冠军(有时候甚至对年龄进行一点拔高,比如中国女子体操就因为虚报年龄的问题被取消悉尼奥运会团体赛铜牌的资格),但可能一年后就因为身体问题不知所踪。作为家长,你除了等待金牌流水线的挑选,还有就是等待它带来的不可承受之重:比如因高难度而带来的高风险,比如孩子在面对公众时和身体一样单薄的语言。

二、丁俊晖型(代表人物:丁俊晖)

  项目:斯诺克。

  成型原因:家庭的特殊培养。

  个人天分一般,家庭条件一般的家庭,也许从从丁俊晖的身上找到了灵感和努力的通道:那就是,只要卖掉房子,将孩子置放在斯诺克的保温杯下,就有了成为天才的可能。殊不知,丁俊晖具有不可复制性,姑且不论个人天分、事业专注度、社会环境以及机遇等,一个事实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孩子学斯诺克,有的甚至到丁所就读的斯诺克学院求取真经,为什么最后成功的,还是只有丁俊晖?

三、侯逸凡型(代表人物:吴清源、李昌镐、侯逸凡)

  成型原因:项目的需要。

  由于讲究秩序、条理、记忆力以及专注力,棋类项目有诞生“神童”的传统。而家长也认可围棋对智力的开发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每次升段考试前,棋院、各个道场前总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不过一些围棋和国际象棋专家也提醒,棋类天才的培养应当适可而止。过于单一的环境,过于单一的方式,可能会使孩子忽略与其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严重者甚至导致自闭。

  现代社会,产生冠军的成本越来越高(赛车和高尔夫更是砸上全部身家也未必够),因此“体育神童”是人们乐于热捧的事情。不过,体育毕竟不同于其他领域,它直接关联的是胜负。要想在这个成王败寇的领域里立足,除了好的天资、好的成绩,勤奋的态度,还必须有坚韧的性格和勇敢的心。如果社会舆论给予的压力过高,或者比赛胜负的观念过于强烈,而又缺乏必然的心理调节机制,那就必然导致崩溃。围棋钱宇平,就因为无法承受失败的可能,从而在国际大赛中选择弃权,最终精神分裂。

  “你的日子很长,”这是候逸凡夺冠后,众辉老总陆浩对她说的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