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颁奖:围脖刘最佳人气,佳男林也能柔情
(2010-12-23 08:37:45)
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育 |
本文刊于财新网体育专栏
各种年度奖项的邀约提醒着我:又到了一年总结时。对于即将过去的2010年,体育人是心怀感激的。年初和年末的两台大戏(冬奥会和亚运会),让压抑了两年的他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俺也想模仿娱乐界,对2010年进行一个小小的总结:
最佳人气:刘翔
在MSN上,户主LIU JISHENG对我送去的颁奖词提出了如下修改意见:1、将一路呵护改为帮助,前者太肉麻;2、将乡亲们改为翔亲们,前者太土;3、随后他加上,感谢你们的厚爱,我又回来了。对于这个思维缜密的修正,我除了肉麻地恭维说:真不愧为800万“围脖”啊,别无他法!的确,在过去的2010年,刘翔既陷入了职业生涯的低谷,又抓住了亚运会实现了自我救赎。据说,几个千万合同赞助商在等着他,央视五点几的收视率(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告诉我,这相当于100人中有15个人在看刘翔的比赛。)和超过LADY GAGA的800万微博数,让他重新回到超级偶像的神坛。
最佳导演:李琰
从四年前冬奥运会上中国花样滑双人滑的二三四,到如今的一二五,集配乐、服装、演员、导演于一身(媒体说除了生孩子都行)的“教父”姚滨有一种瓜熟蒂落的味道。相反,在冬奥会上包揽女子四金的中国短道队主教练李琰则明显要曲折一些。从和主力弟子王濛的不和到冰释前嫌最终夺冠,从短道接力戏剧性地夺金(队员又戏剧性地被冰刀划伤)到冬奥会后戏剧性的续约风波,李琰在场上场下赚取了足够的戏份。
最佳男女主角:林丹、王濛
将两个分量最重的奖项罗列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质:演技好、个性、霸气(注意,不是戏霸:杨注)。冬奥会上,身为队长的王濛带伤上场并夺冠的表现很符合主旋律。不过,四年前用奥运金牌为落选的队友打报不平的她,却在这次500米短道冠军之后,对着曾经不和的教练李琰跪拜,是不是有点《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面对女儿时那一跪的风情?而场上场下以酷哥自居的林丹,也会在庆功宴上娇嫃地对着谢杏芳说上一句:那个奖牌,我曾不想要了。
最佳新人:孙杨
在脸谱化的体育明星中,一脸稚气的孙杨在亚运会上为我们制造了三次流泪的场景:一次是在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之后,一次是400米自由泳狂追朴泰桓100多米落败之后,还有一次是在主项1500米狂胜朴泰桓但零点几秒无缘打破世界纪录之后。从情不自禁到技不如人再到心有不甘,这个19岁的浙江少年让我们为之耳目一新。真不希望体育圈的那些世俗、功利以及沉重,让他变得无法承受之重。
最佳配角:中国龙舟队
一群来自广东佛山九江的农民,因为划龙舟出了名,而被穿上红色的国字号袍子,坐上飞机,住上高级宾馆,来到了一处人声鼎沸的水沟前。由于害怕拿不到冠军,他们一度不想让乡亲们知道。好在最后,乡亲们还是知道了,因为他们的对手印尼,有一半是海军陆战队成员。
最佳编剧:周苏红
从退役到为了残疾的运动员丈夫而决意复出,再到夫妇俩互相写诗唱和,周苏红的剧本很符合韩剧风格。好像中国女排有产生才女的传统,另一名退役名将赵蕊蕊,就凭借第二部漫画小说进军小说界和主持界。
最佳外语片:许朗
主持人张斌在话筒前提问,许朗在电脑前输入回答。这个来自澳门的民政总署职员,在亚运会上从事的是最为艰巨的铁人三项比赛。在她九年因为比赛而请假的生涯中,曾有几次因为没有听到发令枪响只能看到对手的身影而发足狂奔的经历。五个月大时,她因医疗事故导致双耳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