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处座谢杏芳

(2010-11-09 13:28:10)
标签:

体育

分类: 体育

本文刊于《体育画报》亚运特刊,记者南琼,摄影宋勇杰

 处座谢杏芳

阿芳有主见了,这是林丹半年后见到她的最大感触。

10月中旬从广州回京的一个下午,谢杏芳和男友林丹一起去新光天地逛了逛。结果,林丹推荐的,谢杏芳都不太喜欢,最后只买了一件。

“我看以后还是你自己逛比较好。”被媒体称为潮人的林丹有些无奈地说。林丹的这种心里落差可以想象,因为谢杏芳衣橱里的几乎所有衣服,都是林丹帮助制备的。

也许林丹下次见谢杏芳,可能改变会更大。作为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部招募配置办副主任,每天和头头脑脑打交道,在天河场馆群中协调,在志愿者中参与,没有一点定力可不行。

 

每天早上不到7点,谢杏芳总要准时起床,匆匆洗漱,吃母亲准备的早点。家离单位大概1小时的车程,她必须提前准备。

8点半,她准时出现在天河体育中心附近的亚组志愿者部办公室,还要指纹打卡。

打开电脑,她首先浏览的是亚运会官方网站,“毕竟我加入的时间不长,所以我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我的工作岗位,了解亚组委的最新动态。”

坐办公室的确不是谢杏芳最初的想法。她本来希望以运动员身份出战家乡的亚运会后再退役。但2009年苏迪曼杯让她发现这个设想其实不容易实现——为了锻炼新人,队里决定派新人出战,谢杏芳没有机会上,而亚运会她也极有可能面临相同的境地。

在决心退役之后,谢杏芳受到广州体委的邀请,进入亚组委工作。她最初的想法是去自己最熟悉的羽毛球项目组,但机缘巧合被分到了志愿者部。

去年底人力资源部同事带着她去办公室报到时,很多同事也都不敢接近这位明星冠军。但经过几天的新人培训后,大家才发现,谢杏芳是个和善、开朗而且很单纯的人。坐在谢杏芳旁边的傅航处长评价她很低调、务实,“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这一点在中午的饭局中体现得罪为明显。中午,她一般和同事相约吃单位订好的盒饭。同事中有几位是从广州高校借调至亚组委工作的,像广东商学院的肖露、华南师范大学的向娟、华南理工大学的杨洁、暨南大学的白剑和梁伟以及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彭伟峰等等,年纪和阿芳都差不多,可以聊得话题也多。

有时午餐单调,他们也会转移战场,比如相约去吃附近的砂锅粥;有时候加班到很晚,他们会聚起来吃宵夜;休息日,也常常会一起去唱歌。今年,谢杏芳的生日,这几位好朋友还联手订制了一对动漫人偶做礼物,以谢杏芳和林丹为蓝本,有新意也有心意。

这些朋友让谢杏芳很舒心。这位在运动队以不苟言笑著称的冷美人说,以前自己一门心思扑在训练比赛上,有时累了就不理人。出去聚会,也基本上都是林丹的朋友。但现在,谢杏芳发现自己需要学会与人交流,需要去主动沟通,而沟通的对象范围又很广,包括了志愿者、场馆、大学以及身边的同事、领导等等。

 

是的,每天的内容平实而又具体,与志愿者所在的高校沟通,与亚运场馆沟通,谢杏芳有时也要开会到很晚才能下班回家。

球拍,早已经被她闲置在某个陌生的角落。有一次,她偶尔走进羽毛球场,结果第二天肩膀疼得像要脱臼。她向国家队队友,也已经退役的张洁雯诉苦,“我怎么肩膀痛得这么厉害?以后难道真的打不了球了!怎么高球连后场都打不到?”

张洁雯安慰她,自己刚退役时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以后慢慢练练静力,恢复一下就好了。

谢杏芳安了心,她不希望退役之后,与羽毛球隔离开。

这一点,在她和广东警官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一次座谈会中表现很明显。那次比赛,她首次袒露了自己在北京奥运会前的挣扎和磨难。

那是开赛前一个月,北京奥运参赛名单还未出炉,自己却先病了,是带状疱疹,医生叮嘱她运动不能过量也不能出汗,否则病情可能会加重。谢杏芳有一个星期只能练些小力量,练完之后猛吹空调,生怕出汗、影响康复。

和身上的病痛相比,心里的煎熬更难承受。国家队四位羽毛球女子选手,只有三个能参加奥运会,大家实力相差不大,谢杏芳怕自己因为生病而落选。她想起了自己2004年雅典奥运的螺旋,知道这可能自己生命中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因为生病,眼睁睁地看着它溜走,那她真觉得“自己还真不如死了算了!”

这一点可以理解她和羽毛球的缘分。除了在一些与羽毛球有关的活动中亮相,谢杏芳还发起过组织了广州高校志愿者杯羽毛球赛。这个比赛规模很大,15所高校再加上亚组委志愿者部共16支队伍,为期15天,小到茶水,大到赞助商、电视转播,事无巨细谢杏芳都要费心。而看着比赛最终得到“华润万家”冠名赞助、又得到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转播时段,她心里觉得特别满足。

 

亚运会前,亚组委的各项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谢杏芳也很少休息日。但她还是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在北京办理入学手续。

10月中旬,入读的北京大学研究生班就要开课,她必须过来。

她是北京大学社会学专业第一批研究生,同班18个人,加上两个交流学生。同班20个人围坐在一起,老师讲课很民主,大家讨论得气氛轻松愉快,“现在回北京觉得就像在度假。”谢杏芳说。

课后,她将手机号、QQ号都留给了班里的同学,相约如果亚运会期间到广州,一定请客。

本来,她联系了英国的利兹大学,希望退役之后过去读书,但广州体育局领导的一席话,让她改变了计划。

“读书什么时候都不会晚,广州亚运会则没有第二次。能在家乡经历一届亚运会,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都是值得的。”

谢杏芳畅想着等忙完了亚运会,自己看几场电影,出国玩玩几个月,然后静下心来安静地读书。

 

谢杏芳心水推荐

——逛街:可以去淘金路,那里有很多小店,像服装店、书店、咖啡店等等,有的很精致,很耐淘。一些哈韩哈日的小姑娘,可以去广州火车站附近的白马服装市场、流花服装市场等等,样子不错,又便宜,但必须要有火眼金睛,还得会砍价。

——景点:新修的广州电视塔一定要逛,去坐空中摩天轮。旧景点的话,还可以去荔湾区的西关大屋看看,那边是《西关小姐》的取景地,也很有广州特色。

——吃饭:北京路上有家西餐厅,叫“太平餐馆”,有些年头了,味道很好。装修风格非常特别,墙上挂着当年孙中山到访时的老照片,现在不少人都会慕名而去。黄沙海鲜市场也不错,广州海鲜多,皮皮虾个头又大又鲜美。导演陆川来广州拍亚运会志愿者宣传片的时候,就到那边去吃,赞不绝口。其他的像砂锅粥、碳烧鸡锅也都很值得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