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琳:和朴泰桓画画交流,背后有个琳之队

(2009-07-20 11:25:18)
标签:

体育

分类: 体育
天堂·胜利者 张琳在澳大利亚训练中和队友嬉戏。他一直期待用这个姿势庆祝胜利。
琳之队 闫琪、陈映红、张琳、莫建邦、鲁建东(左起)。这是张琳背后的部分功臣。
 
    0秒58。这是奥运会留给张琳的一道算术题,题目内容是金镶玉和银镶玉的差距。他用了大半年来算这道题目,现在,他打算撕毁这张考卷。
 
    “若不是第4道选手挡住,我不会看不到第三道冲在前面的朴泰桓,”张琳慢悠悠地说,“下次,我不会再让这种遗憾发生。”在游泳界,0秒58等同于一个手臂的距离。在7月的罗马游泳世界锦标赛上,张琳说,即使是壮士断腕,甚至卸下那条胳臂,自己也会和对手来个硬碰硬。
 
     在张琳的MP3歌曲中,有一首歌是永远不会删除的:我和你。不过赛场上,“你”最先特指的是韩国飞鱼朴泰桓。
 
    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他俩第一次碰面。男子400米自由泳预赛,两人被分在同一小组,朴泰桓在第四道,张琳第五道。没想到,裁判员“take your marks”(各就各位)的口令声音刚落,朴泰桓就跃入了池中,直接犯规被罚下。来不及看到朴泰桓遗憾的表情,张琳就开始了自己的奥运征程。“他可能是太兴奋了,沉不住气,”张琳分析。
 
    年底的墨尔本世界杯短池系列赛1500米自由泳比赛,张琳在25米泳池里被朴泰桓超了一圈,也就是被甩下了50米多。“怎么一下这么厉害了?”张琳很惊讶。
 
     2005年蒙特利尔世锦赛,朴泰桓没进入决赛。11月的澳门东亚运动会是两人的第三次较量。“感觉他又回来了,1500米自由泳因为触壁技巧我战胜了他,400米他赢了。”
 
    此后两人的较量,因为朴泰桓签约经纪公司并赴澳大利亚训练而划出一道分水岭:2006年夏,加拿大泛太平洋比赛,朴泰桓从200米、400米到1500米大幅度提高。多哈亚运会,200米,400米和1500米自由泳三个项目中,张琳三次负于朴泰桓。按照张琳自己的说法,他几乎是从头到尾都在喝韩国人的“洗脚水”。
 
     2007年3月的墨尔本世锦赛,张琳再次受“刺激”。400米自由泳决赛,朴泰桓终结了澳大利亚选手格兰特·哈克特保持了13年的统治,为韩国赢得首枚世锦赛游泳金牌。
 
    张琳受到的打击,身边人最有感触。父亲张仲泉说,这个要强的孩子,开始“灰心丧气”。教练陈映红则反映,张琳每次都在计算朴泰桓的成绩,“他觉得没有前途了,两人差距太大。”张琳列举的差距包括:朴泰桓比自己小3岁,高2厘米(张1米87),部技术好,又有国外留学的经历。
 
    随后,张琳也步韩国人后尘。2007年到2009年,他先后三次赴澳大利亚特训。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张琳让人耳目一新。北京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决赛最后50米:张琳从第6位,不可思议地超越了四名选手,最终以0秒58的成绩落后于韩国人。
 
    而随着两人成绩的接近,彼此心理距离也开始拉近。张琳甚至认为,“如果我们语言相通,我想我们也许会成为好朋友。”有段时间,陈映红曾逼着张琳将朴泰桓的照片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天对着他,张琳就会充满斗志。
 
 
 
 
    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是他俩最亲近的一次交流。“简森(季军)在发言时,我看到他拿着笔在眼前的纸上画啊画,就很好奇,”张琳用手比划出几个圈。在朴泰桓的纸上,有一个圆圆眼睛的可爱笑脸,还有其他图案。“他画好后来推过纸来给我看,他画得还真不错,他平时肯定喜欢画画。”两人相视一笑。
 
    后来张琳才搞清楚,他误以为的“笑脸”其实就是朴泰桓的签名。朴泰桓在新闻发布会上随手乱画,最拿手的就是自己的签名。
 
   很多人都不看好张琳,在他们看来,张琳既缺乏吴鹏的霸气,也没有罗雪娟那种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劲头。“奥运会抵达终点后,他先从第八名的名字开始看起,然后是第七名,第六名⋯⋯”有人如此回忆张琳。与之相佐的证据还有,在被问及和菲尔普斯同池竞技是否幸运时,他的回答是,“我很幸运,和他游的不是一个项目。”
 
   “他和陌生人说话会脸红,从小就不爱显山露水,得了证书就往书包里一扔,每次让他照相,他都躲在后面,特别不好意思,”张琳的父亲也说。
 
    但他的教练陈映红并不这么看。“腼腆内向只是外在,在本质上,他的执著和韧劲是很有生命力的。”
 
    在张琳的性格勾勒中,陈映红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年的母亲节,张琳在博客中深情回忆了两人携手9年的如烟往事,“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游泳国手,陈映红从2000年起带张琳。刚开始,陈映红和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有一次我让他游5组10个100米,他游到后面没力气了,不想游,但又不敢和教练说,竟然在游泳池里号啕大哭起来。旁边的人都停下来看他,我只是在他的后背上轻轻打了一下。”
 
    很多教练劝她放弃这个孩子,但陈映红却坚持认为,“他低调不张扬,心里很有主意,这种内敛的性格就适合游长距离。”事实证明了她的判断。从出道到2005年,张琳开始了国内中长自由泳的统治时期,直到韩国天才朴泰桓刺激了他。“国内的训练氛围很难刺激张琳,或许在国外会让他产生兴奋点,”陈映红和张琳在分析朴泰桓成功的轨迹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走出去,才能成功。
 
    在奥运会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选择去国外训练,此举有孤注一掷的味道。陈映红事后承认,“如果没有国家队和北京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理解,我们不可能成行,也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绩。”
 
    就这样,在北京奥运会前,他们两次前往澳大利亚,在黄金海岸跟随“长距离之王”哈克特的教练丹尼斯训练。在迈阿密俱乐部,他们在一家提供汽车接送服务的汽车旅馆里包了几个房间,开始了吃住自理的海外训练生活。
 
    自己看表,给自己计时,是张琳在这里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刻度明显的大秒表,就摆放在泳池的两边,每完成一组训练,张琳便要看一下表,计算一下时间。
 
    丹尼斯的训练计划面对旗下所有运动员,只不过根据运动员水平、按要求分为A、B、C计划,你如果选择了强度最大的A计划就必须一堂课从头到尾地贯彻。刚开始,张琳根本无法适应高强度,后来在陈映红的调节下,逐步找到了中西合璧的折中训练方法。当他疲劳时,陈映红就跟丹尼斯商量改成有氧练习;而训练前,丹尼斯通常会很灵活地写出自己的计划,让她提看法。
 
 
 
    澳大利亚运动员是自己交钱进行训练,训练时间和形式都跟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每天清晨5点下水练习,7点半训练结束后,运动员们或者上班、上学,俱乐部和教练不管吃饭住宿。这跟国内运动队随时有食堂提供可口饭菜完全不同。
 
   陈映红只能每天在训练之余充当“厨师”。早上4点45起床准备早餐;8点半从训练馆回来,她去菜市场买菜做午饭;晚上8点第二次训练回来做晚饭。等队员们都睡下了,她还要整理一整天的训练计划。
 
    国外训练条件的艰苦程度也让张琳等人吃惊。一年到头,甭管风吹日晒雨淋,都是在露天泳池训练。早上, 俱乐部游泳池里除了游泳运动员,还挤满了练习铁人三项、帆船、冲浪等项目的运动员,游泳水平都很高。“最多时,七十多人挤在一个池子里训练,我们都没见过这阵势。”陈映红说。
 
    国外运动员自觉训练的场面对张琳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他开始以职业运动员的态度来要求自己。而在丹尼斯套用当年指导哈克特的计划和指标对比中,他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信心。
 
    今年4月的浙江绍 .游泳馆,成了张琳的表演赛,他先后5次以巨大优势获得冠军,有点菲尔普斯傲视水立方的味道。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他的时候,他说,“在国内比赛,即使超过其他选手很多,但如果成绩不怎么样,还是没有意义。我要是在国际比赛中领先对手那么多,那才有意义。”在他用手比划的时候,身边的陈映红连连点头。“这孩子,成熟了。”
 
    7月,刚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张琳需要在北京队驻地隔离一周。房间里播放中央电视台《我的奥林匹克》,他开始用欣赏的态度看待那些失败者的故事,比如一剑之差的谭雪、一枪之差丢掉冠军的朱启南,一跳之差的周吕鑫。看到他们肆意挥洒自己的泪水的时候,张琳的心里也是酸酸的。“大家都为奥运会付出了这么多,但结果却是在毫厘之间⋯⋯”
 
     陈映红说,其实张琳前两年输给朴泰桓,更多的是心理作梗,如今他通过海外训练填补了这个漏洞。虽然没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战胜朴泰桓,但只要张琳坚持下去,他就具备和对手抗衡的实力。在当下世界排行榜上,张琳的400米自由泳居第一,1500米排第二。“罗马世锦赛,张琳会游400、800和1500米,可能还会游4×200米自由泳接力,正常情况下可能比7场。“一场场拼吧,毕竟国际比赛不同于国内,他从预赛开始就得全力,希望张琳的成绩能有所突破。成绩好,金牌自然是我们的,”陈映红轻描淡写。
 
    陈映红的第一批队员晁娜曾获得1996年奥运会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银牌,现在第二拨弟子张琳又一次获得奥运银牌。
 
    2012年,张琳和陈映红都知道彼此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 
   
 琳之队
   按照国际惯例,每个成功的队员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支持,比如刘翔之队,姚明之队等。为让中国男子游泳早日实现突破,游泳中心领导、国家队总教练么正杰、科研组长陆一帆博士等都各尽所能,为张琳提供服务。此外,还有一个团队在进行具体运作:
 
    主管教练:陈映红,主管张琳日常训练。
    高参:赵戈,前国家队总教练,现为广东队主教练,经常遥控指点张琳的训练和管理。
    体能教练:闫琪,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体科所),有美国体能训练师资格。
    科研人员:周晓东,北京体科所。
    阶段性康复师:莫建邦,曾参与郑洁和国家队体操队的康复。2008年10月底,张琳接受了脚踝微创手术。随后,他和教练陈映红前往香港,接受香港理工大学博士、著名体能恢复专家陈方灿工作组的帮助,康复师莫建邦就是其一。
    康复师:鲁建东,北京奥运会前一直在国家队效力,奥运会后“落户”北京队,重点负责张琳的日常康复。
   管家:刘洵岚:北京游泳队领队。主管北京队伍管理,曾是北京奥组委水立方游泳比赛高级管理人员。此次张琳在澳大利亚训练,除了担当司机、厨师、拍摄、记录日常生活等,还协助陈映红和科研人员周晓东、康复师小鲁进行科研和康复监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