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励勤王皓:期待长大的男孩

(2009-05-05 07:03:46)
标签:

体育

分类: 体育

王励勤王皓:期待长大的男孩

    和雅典奥运会一样,王皓、王励勤又走到了命运的PK台前。没有了或有或无的让球传言,这次是两个不小的男人的成长之战。
    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31岁的王励勤还没有长大吗?至少我没有太看出来,再拿一个世界冠军试试?

    从10年多前走进国家队开始,他就是大哥的绝对候选。在赛场和生活中,无论是面对两度接手的有小秀才之称的李晓东,还是了解他、懂他的上海人施之皓,都为他设定了几乎精细的作战方案。而紧张的时候,他也愿意向这些自己值得信赖的人吐露心声,化解焦虑。其他的人,他全部封闭。
    但现在,这个模式遇到了挑战。主管教练李晓东因年龄问题脱离了一线,而施之皓则在上任女队主教练时就放言:女队的事情一概不管。现在的主管教练,是比他大两岁的秦志戬,不过,这个世乒赛被女记者周到戏称为坐台频率最勤的教练重心,肯定不在他的身上。从年龄结构来说,马龙、许昕都是他值得下功夫去打造的角色,这次比赛也基本上证明了这点。

    他值得信赖的人在哪里?他的话语,莫非会消失在横滨王子酒店?

    是的,他的确充满了倾诉欲望。他已经不再年轻,年龄在一次次冲击着他那完美的身体。去年奥运会前进行的技术革新又一度让他的大力进攻没有了威力,新面世的无机胶水则考验着他的技术应变能力。与之相伴随的,是持续两年多的冠军荒。“就好像一个武林高手,武功全废。”男队刘国梁透露。
    王皓我就不用说了吧。两次奥运亚军,在任何地方都是壮举,可惜他生在没拿冠军就是失败的乒乓球集体中,而且担当的是一号的重任。
     对于他的训练态度,人们总是找不到挑剔的办法。他能乖乖地完成任何一项训练指标,他乖得没有脾气,当然也没有脾气。

    因此,最严重的也就莫过余这样的玩笑,真想踢他一脚。为了让他尽快走出困境,教练组想了很多的办法,可惜都收效甚微。其实,王皓不用紧张,对这样的听话孩子,教练组怎么愿意动用语言呢?
    不但教练,队友,就是那些记者,也没有了脾气。几乎每个和他接触的记者,都为他诚实厚道的回答风格所感染,最终将恶狠狠的词汇删除。是的,他是个乖孩子,是花样美男,是小时候被当成女孩打扮的乖乖虎,是值得我们用心去爱护心爱的珍品。
    但他是主力,承担的是残酷的绝杀,需要面对虎豹一样的对手,需要面对空前激烈的队内竞争。好在,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些他的转变。奥运会后,他干了一件最出格的事情,撒尿门,尽管值得考量,但至少我们看到了他的血性,至少,纯爷们。
    这种爷们心态也被带到了世乒赛赛场。与年轻的马龙相比,他大喊大叫,对一分都争执,全然没有了同门之谊。
    需要一个真正的世界冠军头衔的王皓,和逐渐走出低谷、延续自己运动生命的王励勤,就这样走到了一起。今晚的决斗,就是男孩成为男人的成人礼,是为了新娘残酷的决斗,是相忘于江湖的复仇之剑。

 

 

 

 王的地盘

    5月4日,中国乒乓球队结束在厦门的集训回到北京。在此前的中国男乒热身赛中,王励勤和王皓联手拿下了男双冠军,却丢掉了男单桂冠。但这又有什么?在人们看来:5月21日将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开拍的世乒赛,29岁的王励勤理所当然是王牌军团的王。

梅兹、波尔等一干欧洲高手也说:“实力和心理同样强大的王励勤,是当今世界男子乒坛第一人。”

奥运会冠军王涛说:“王励勤的正手杀伤力,像机器一样准确。谁想和王励勤拼正手,死路一条。”

国家男队主教练刘国梁说:看他打球最让人放心,他是队伍的中坚。

 “我和那些高手的差距也就是一两分,”他说,“如果实在要说差距,可能对手在比赛中能感觉到,我比以前成熟了吧。”

“因为我比以前更心定了!”他接着解释。

 

5月的厦门,烈日炎炎,让人窒息。

厦门体育中心酒店三楼,王励勤慵懒地将光脚丫靠在沙发上。

窗外椰树飘舞,他在刷球拍。

“把胶水刷得均匀,然后把拍子放在桌面上,趴着用眼睛看是否平。不平再刷,刷完拍子刷海绵,每次训练比赛前都是这样。大家都说,我刷的拍子最好打,其实我也很喜欢刷球拍的感觉,很有成就感。”

说这话时,他有点不好意思,小眼睛眯成一条缝。

屋内有歌,是他最喜欢的杜德伟的。他穿着大凉鞋,偶尔会随着节拍吼上几句。

他的乐感不错,而且吐字很清楚,歌曲的装饰音唱得也很准。但谈到几年前自封为乒乓球队“歌圣”的往事,他会谦逊地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其实我们队里很多人唱歌都不错,雷振华、陈玘、王皓他们都不错,而且经常学新歌。”

这首《嫁给我》如此唱道:小星星亮晶晶,闪在你的眼睛里。从此投入我的心,呼风又唤雨。我愿意,好愿意,双手奉上我自己,单身夜里找到你再也不离去……

晚春时节,听如此撩人的靡靡之音,是不是有点春心萌动?他哈哈大笑,概念性地用“运动员事业为重,先立业,再成家,找女朋友主要看感觉”来搪塞。

中国乒乓球队虽然有过棒打鸳鸯的传统,但刘国梁、王瑾早恋于前,孔令辉、马苏体育娱乐配殿后,长相俊朗的王励勤为什么将感情世界包裹得如此严密?但越是严密就越是让外人好奇,坊间传闻他有一学舞蹈出身的上海女友,另外又流传两个版本:一是“瓷娃娃”福原爱,二是“小燕子”赵薇。在媒体看来,只有这种可爱型女生,才配得上这么MAN的男人。

 

 

与前者的联系主要是雅典奥运会期间,福原爱逢王励勤的比赛必看。有中国记者问她为什么总喊王励勤加油,当时只有16岁的小丫头用中文回答:“因为我喜欢他。”她还补充说,“从没和他说过话,因为见了他我就会脸红。”

这话被当做了跨国恋的证据,对此,王励勤说,“她很可爱,但和我扯在一起,年龄也差得太多了吧……”

那赵薇呢?有照片为证、有赵薇的经纪人的暧昧表态为凭。他摆摆手,一副无可奉告的架势。

但娱乐记者怎么会放过“勤薇恋”这么好的题材?狗仔们掘地三尺的架势,连见惯了世面的主管教练李晓东都沉不住气了,“前一阶段,有些私事还是对他影响不小的。球员成长的环境都比较单一,有些媒体炒作的风浪他们是没有见过的。”

“这孩子很单纯,很本分,以前不太会排解压力,现在好多了,谁说什么,就让他说去,我闷头做我自己的事情,心里有数就好。” 李晓东补充。

但王励勤并不认为这会影响到自己。“其实,我的性格很像北方人。我不觉得自己有上海人的精明与细致,更不觉得自己小资。可我还是喜欢生活在上海,因为觉得舒服方便。”

他如此勾勒出自己的赛场外的形象:

挣的钱,有一部分在父母那里,有一部分在自己手里。肯定不能大手大脚全部花掉,以后还要买房,结婚用呢;

不抽烟,健康的身体对我来说很重要;

喝酒,但酒量一般,在乒乓球队肯定不是最好的。当然,夺取世界冠军的时候会放开喝;

喜欢车,但不买,一是不需要,二呢,我一直在等车子的价格降到比较合理后再买。

初次采访完毕,约好几日后咖啡厅小聚。他掏出了大大的、如同他身板一样结实的NOKIA  N93手机,认真地记下了备忘时间。

王励勤曾对很多朋友说过:“合理是乒乓球的最高境界,能把训练中的东西在比赛中完全发挥出来便是一种完美。我也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但当问他如何定义完美时,他笑而不答。

 

几个穿便装的队员嘻嘻哈哈,问:“大力,要不要去街上放松一下?”

王励勤摇头:“要训练。”

这天是休息日下午,他却开始换好球鞋,准备给自己加小灶。

世乒赛迫在眉睫,作为绝对主力的他加练人之常情。但仔细一想又值得推敲:一者世乒赛这种类型的比赛对他已是家常便饭,二者他已有2001年和2005年两顶王冠在握。如能在萨格勒布问鼎男单冠军,他将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继庄则栋之后第二个三拿世乒赛男单冠军的球员。

好友透露:王励勤这样做,是因为紧张。当然,作为世界第一高手,他不会让你察觉到这种情绪。

紧张就要找宣泄的渠道,王励勤曾透露,如果紧张,自己会睡不着觉,会到处乱走,会给信任的人打电话。

2005年上海世乒赛男单决赛前,尽管外界普遍认为他对马琳的胜率更高一些,但他决赛前的午睡基本泡汤了。时任王励勤主管教练的施之皓证实,“决赛前几小时,我想让他好好睡一觉,就和几个圈内朋友出去谈点事。可能当时环境有些嘈杂,竟然没听到他打来的电话。一小时之后,我打开手机,竟然看见四个来自他的未接电话。回去后,他告诉我,自己睡不着,压力很大。只要一闭上眼睛,脑子里面都是乒乓球。”

2005年十运会单项比赛前,尽管他当时的状态非常好,但他还是抽时间给家里打了电话。王励勤的母亲王月华说:“一般我们都不主动打电话打扰他的训练和比赛,都是他把电话打回家里。十运会团体赛上海队失利后,他专门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他说自己很累,颈椎和脚上的老伤发作了,非常痛。听他那么说,我心疼得直抹眼泪。我劝他放弃单项比赛,他不肯,他说‘很多观众是冲着我来的,顶顶吧,没问题!’没想到,这一顶,顶出来男单和男双两个冠军。”

2004年奥运会比赛中,王励勤是中国乒乓球男队中话最少的。有些人紧张时,会说个不停,絮絮叨叨,有些人则会两眼无神。而据乒乓球队队医说,王励勤的唯一反应就是坐不住,走来走去。

紧张、压力大,自然而然地和8年前首次被提出的关于王励勤的“心理问题”画上了等号。

但王励勤不希望如此,准确地说,他很反感“心理问题”这个词。

 “一个拿过两次世乒赛男单冠军,一个拿过奥运会男双冠军,长期霸占世界排名榜首的运动员如果有心理问题的话,那还有谁没心理问题?”他反问。

他拿出了一个大大的训练日记,上面记录着他的成长轨迹。他的家中摆放着大大小小诸如此类的若干个本子,任何时候翻开这些本子,一个个鲜活的王励勤将呈现在你面前。“我从小就记训练日记,而且很认真,教练经常因为这个表扬我。但我不觉得自己是刻意为之,而是习惯。”他说。

在训练日记旁边,一个本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个本子旁,放着一本书——《于丹<论语>心得》。

    本子上的字谈不上清秀和潇洒,但很工整。

      “心态决定态度”,于丹老师一上来就从一个“空了”开始向我们讲授我国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勇”的道理。在大赛开始之前,我们一定“要放得下荣辱得失”。一个茶师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只要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获得成功的道理。然而光有“勇”是不够的。于丹老师还指出:要想成为一个君子,还要有“仁”,所谓“仁者无忧”、“仁勇”,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我觉得,结合训练要注意“心中有什么”,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

     在讲课过程中,于丹老师联系乒乓球解释儒家思想时,还谈到了关于“擦边球”等乒乓球现象,我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对于比赛场上的一切意外,最好比赛前就有心理准备。即便出现没有准备到的现象,我们也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受之干扰。

     从于丹的话中,王励勤是否找到排解压力的方法?“勇者无畏,仁者不忧,智者不惑;何谓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何忧何惧。”是不是他追求的终极境界?

“谈不上。只是她给我们讲完课之后,挺有感触的,就信笔写下。”

他还透露,自己知道孙子、墨子、韩非子、庄子,并阅读过庄子的《逍遥游》。

 

 

几日之后的5月2日,也就是中国乒乓球队宣布出征萨格勒布世乒赛的日子。不出所料,王励勤在三个项目上全部榜上有名:男单,男双(和王皓),混双(和郭跃)。

 王励勤能在这次比赛中成为三冠王吗?主管教练李晓东出言谨慎, “他最近练得一般,离他理想状态,还有一些差距。”

或许觉得这话过于消极,他补充说,“这孩子对自己要求高。”

从1995年上一队开始,王励勤就由李晓东主管。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李晓东去了女队,施之皓接管。5年后,施之皓去了女队,王励勤又与李晓东再续师徒缘。谈起两人之间的缘分,李晓东的眼睛明亮起来,“当初看到王励勤,我的眼前就是一亮,这种集南方球员柔韧和北方球员身板的小孩,绝对就是一个好苗子。我要定他了。”

李晓东说,有时候,当教练也就是当赌徒,一块材料在你手中是否成形,就是一种赌注。

王励勤回忆,在备战1996年奥运会的关键时刻,并非主力的他手腕受伤,但李晓东在指导主力队员王涛之余,对他呵护有加。“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都没法正常训练。李指导想尽各种办法,甚至帮我联系到一位民间大夫。那位大夫家住得很远,李指导就陪我去大夫家里看。包括后期治疗过程中,他也是跑前跑后,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都让我泡手,后来手都变成黑色了。

同为李晓东座下弟子的王涛也说,再没见过比李晓东、王励勤更敬业的师徒俩了。“李晓东指导几乎每天备着一筐球,拉到这拉到那,亲自给王励勤喂球。”

他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施之皓接手王励勤,李晓东入主中国女队之前。王励勤已经成为了当时乒坛的无冕之王——虽然没有问鼎过单打比赛的冠军,但他的实力已经堪称世界第一。

李晓东说,王励勤这孩子,其实很老实,人品很正。

这个评价,得到了现中国女队主教练、王励勤的前任教练施之皓的认可。

施之皓说:“王励勤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脑子不好,其实他很有想法,只是有时候一些思维方法不是很正确,比较固执。” 2000年施之皓刚刚接手时,一到大赛,王励勤会有一种阴影。施之皓认为,王励勤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付出的多,但打好乒乓球不光靠技术,也许训练上他付出了很多,可对于心理或其他方面的研究,他可能不如马琳、孔令辉和当时的刘国梁。

备战2001年世乒赛的封闭训练中,施之皓规定王励勤不补课,“而是用这个时间与他探讨一些技战术问题,甚至一些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在施之皓的调教下,王励勤终于走出阴影,在2001年大阪世乒赛上称王。

但接下来2003年世乒赛的失利、2004年奥运会的折戟,又让之前的议论开始升温。施之皓承认,作为顶级运动员,他的霸气是少了一点。但是,霸气这个东西是天生的,有的人,比如蔡振华、孔令辉和刘国梁,就有这种天生的霸气。但王励勤想要成就霸气,就需要后天的弥补。

对于这一点,王励勤如此解释:

“我的性格和小辉、刘指导(刘国梁)他们不一样。他们都是比较外向的人,有了感情喜欢表露出来,而且人缘很好,朋友很多,交际面比较广。我从小就是什么事自己做,相对可能独立性强一点,而且有时候更信任自己。”

“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己也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与大家有更好的交流沟通,让自己成为一个中心人物。这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这对打球都会有帮助。”

刘国梁上任男队主教练之后,就一直鼓励王励勤去当小队员的头儿,带他们出去玩,这样能观察每个人怎么想,身上的优缺点是什么。这位原来的队友对他说,“队员不仅仅要从球技上认可你,还要认可你王励勤的为人。我希望你能成为有个性的运动员。”

 

 

现在的王励勤,眼睛里充满了一种激动和平静。激动来自于那种急于表达的心情,平静可能来自于坦然。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99年8月,第45届世乒赛在荷兰开打。当时,实力已经非常不错的他是夺冠大热门之一。出征前,国内很多媒体纷纷报道,说他的实力比欧洲人强,杀伤力堪称世界第一。在这些舆论攻势前,他有些无所适从了。并不是盲目地自信,而是反而开始怀疑自己,怕打不好比赛丢脸。

结果他在比赛中负于法国选手埃洛瓦。在比赛结束后的全队总结会上,教练们一致认为,王励勤“打球不动脑子”。

两个月后,世界杯男单比赛开打。10月28日,在首场小组比赛中,他1比2不敌日本老将松下浩二。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面对十几位记者的提问,时任男队主教练的蔡振华措辞激烈地将他说成“低能儿,木得很,打球不动脑子”。主管教练李晓东也非常生气,和老蔡保持着相同的论调。

有一位男记者在采访完蔡振华后,又采访了王励勤,他问王励勤为什么输球,王励勤看都没看他,就说:“我脑子不够使。”于是,目瞪口呆的记者在原地站了好几分钟。

2006年5月,第48届世乒赛团体赛在德国不来梅结束。王励勤在团体半决赛和决赛中发挥出色,先击败波尔、苏斯,又战胜韩国队的柳承敏。此时已经担任体育总局领导的蔡振华在媒体前,多次公开表示,“王励勤是中国男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是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夺金重点。”

讲完这个故事,没等我发问,王励勤自己笑了。

他问我:“你听过《朋友》那首歌吗?”

随后他解释道:

“好听,朋友的友谊刻画得很好。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种克服困难,走出风雨,迎接胜利的憧憬和感觉。”

“不管教练,还是媒体,说我好,说我坏,我认为都是有道理的。他们也是想帮助我,我觉得。因为那时候自己在开动脑筋方面,在自己分析自己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所以说,我觉得还是要正确地去看待问题,如果说我比较在意别人怎么说我,我也许就会陷在这里边,而不会真正去看问题,去发现问题,或者能够加以改变。我回去听别人说的话,确实是有道理,我自己怎么去做,而不是听别人说得好听不好听,影响我的这种思想,心态。”

他还给我推荐一部电视剧——早被热炒的,被称为电视剧版《肖申克救牍》的《越狱》。

“我喜欢主人公Michael Scofield的座右铭,‘做我一切可以做到的,信念才是一切。’”

 

现在的王励勤,当然不是当年那个“没有脑子的大力勤”了,王励勤忘了提醒一个细节,那就是他夺得2005年世乒赛冠军后,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拍着他的肩膀后说,“全世界都怕你,你怕什么?”

在我的追问下,王励勤道出了自己的追求:

“我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在2008年奥运会上拿下男单冠军。这样,我就实现了男子单打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大满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