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哥》Ⅱ:王者的反击(下)

标签:
体育 |
分类: 体育 |
马琳和女友张一。在乒乓球圈,文体配是一种比较时髦的方式。
喝高了的吴敬平甫一起身,立即瘫倒在地。待他睁开眼,马琳半蹲着抱紧他,由于急着抱他,手被桌角的玻璃划开长长一道伤口,鲜血直涌。王皓着急地拿纸擦拭他已吐满全身的酒。他感动得眼睛一热,直起身背过头走出大门。路上,他满含鼻音地发火:“我不要你们这样,你们能不能给我争口气,让你们师傅在退休前圆满一回,也拿块金牌?”跟在后面的吼声整个楼道都可以听到,“我们不会让你失望的!”
吴敬平没有失望,相反弟子送给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圆满。23日晚,马琳随队连续做了两档直播采访,吴敬平得到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的褒奖早早就睡了。24日,马琳、王皓与吴敬平始终走在一起,参加了闭幕式的演出。晚上,马琳与吴敬平终于坐在一张桌子前庆功。那是马琳为本届奥运会第三次哭,依然是抱紧恩师痛哭。
“吴指导,我算过了,为了参加北京奥运会我已整整死了七次。”马琳掐算起手指。“第一次是2004年奥运会,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男单第一轮就输给了老瓦,男双发挥得不如陈,拿了男双金牌也是没有完成任务,大家都质疑我说我技术落后了。”
“第五次是2007年世乒赛,如果我没有进决赛,恐怕再不会有人相信我。况且我在决赛又输给王励勤。幸好有这三个世乒赛亚军的头衔交待。”
“第六次是当年世界杯,我在1/4决赛中输给了柳承敏,随后他又战胜了王励勤,最终是王皓赢了他夺冠。如果仅我一人输给外国选手,肯定被淘汰了。”
“第七次是职业巡回总决赛,马龙若是赢了我再胜了王皓,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这个参赛席位是拼来的,就这个第三号,还是九死一生硬被逼出来的。”
“逼”这个字,吴敬平直夸用得好。世人都讲马琳2000年落选奥运会是他的最低谷,在吴敬平眼中,那不过是年轻的代价。2004年的雅典,马琳遇到的才是真正最艰难的时刻。从那时至今的每一天,都要挑战自己。带马琳十二年,吴敬平深知只有把马琳逼得无处可躲才有生路,“给他一点缝隙,就完了。”
听闻此言,吴敬平没有吱声。在他的心中,答案已然是二八开,八成马琳去不了。但他听到弟子的回答,感觉马琳并没有放弃,这才开始讲自己的新改革方案。其中首先就是让马琳减肥。自那次谈话后,马琳每天的晚餐只有一根黄瓜。体重从80公斤减到72公斤,人轻步伐快,跑得动了。吴敬平最担心的是马琳的心理。外界都说马琳心理不过硬,但吴敬平不认同:“三次打进世乒赛男单决赛,六次世乒赛中仅在2005年巴黎世乒赛男单中输给朱世赫一次,男团中输给波尔和柳承敏一回外,他从没输过外国人,这样的战绩,心理不行能打到吗?他的关键是最后一战的那层窗户纸。”刘国梁说伟大的比赛才有伟大的运动员,马琳说奥运会是勇敢者的游戏。只有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人,才是真正的伟大。奥运前的封闭集训中,王皓最正常,马琳的起伏最大。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来队里,故意在马琳旁边大声讲电话干扰。副局长蔡振华两次来队,都痛批了他。第一次是看了男双比赛,发现马琳与王励勤配对太“独”,没有顾及到同是右手的搭档。第二次是男单比赛,批评马琳不要在反手位再练新东西,而要练实用的、遇到正手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反手的应变。被骂后的马琳状态一落千丈,见此情状的吴敬平也急了。还有两周封闭集训就结束了,他狠狠地训斥马琳:“这样下去就完了,蔡指导是站在总局高度上做要求,作为国球必须拿下四金才对得起国人。备战就没有死角。”
吴敬平猛然想起,赛后只与王皓握了握手,却不知该说什么。他与妻子商量着,要他还通知琳:你的多球,虽然练得拼命,但速度还不够,加练!马琳不理解,当日训练不欢而散。晚餐时,吴敬平没有像以往那样和众人有说有笑,而是独自坐在一隅。马琳见了,什么也没说。第二天,却像换了个人似的。这一转变,直到8月24日晚上,马琳才哭着告诉吴敬平:“我当时走进餐厅看见你生闷气,一个人吃饭,我突然想:咳!和老爸较什么劲!”也就是在马琳想通后,与吴敬平有了一个约定,那就是“快乐奥运会”。两人举杯时,吴敬平高声说:“来,为快乐奥运会干杯!”“快乐”有两层意义:一是给马琳减压,让他明白他是三号选手,不必背负太沉重的目标。二是给马琳鼓劲,让他享受奥运会的过程,不去想结果。
看见马琳半决赛战胜王励勤后红红的眼眶,吴敬平明白弟子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但他没有想到,支撑马琳坚持到夺冠的,是在赛场一直默念自己送给他的四句话:祖国荣誉在心中,处惊不乱练神功,人球合一刺刀红,舍我其谁真英雄。赛后马琳透露,在半决赛和决赛,他刻意地把队友想像成波尔、柳承敏、吴尚垠这样的对手,才挺到了冠军。
话虽如此,吴敬平始终有两件事放不下:马琳的未来,和如何帮王皓走出来。马琳28岁了,要想参加2012年奥运会必须付出更多。特别是9月1日改无机胶水之后,他必须和其他人一样从零开始。另外,尽管马琳老是说,有了孩子要认自己当干爷爷,还让自己帮着带孩子,可是前提是得先结婚啊。最近网上关于马琳和演员张一的恋情被闹得沸沸扬扬。据说马琳试图将他的网站“高手如琳”改为“一马当先”,因为他和张一的名字都在里面,不知何故没能实现。决赛过后,吴敬平心疼起王皓来。两个爱徒,马琳输了奥运会,必然退役,可王皓两届都拿银牌,这回该用多久才能帮他走出来?
他记起当马琳已经打上主力时,王皓来到了国家队。2000年,王皓从二队升到了一队,在同年龄组的孩子里算是中等水平。但由于和八一队的关系不错,吴敬平抱着帮帮忙的态度将王皓招至麾下,“走一步看一步。”
那时候吴敬平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马琳的身上,但每当回过头来看王皓时,他都在按照定好的计划一丝不苟地训练。一年后,王皓在全运会上为八一队拿到团体冠军立了大功。两年后的埃及公开赛,他又战胜了大塞弗等人,摘得男单冠军。
在那些“仰望第一”的日子里,吴敬平和王皓一起苦心寻找着出口。他一边鼓励王皓“老拿第二也能说明你的实力,周围的人老换,只有你最稳定”,一边期望道“哪天要打到人家都跟着你的节奏走,你就差不多了”。他和王皓是另一对父子。2005年初,男队要重新分组,当时马琳、王皓、陈三名主力都在吴指导这组。吴敬平非常犹豫,三个人都承载着自己的心血和梦想。王皓找到他说:“您可千万别把我交出去,得一直盯着我。”他曾跟王皓开玩笑说:“已经定了把你分出去了。”王皓立即眼泪汪汪的了。
看到徒弟这么大的反应,吴敬平马上说,“还没定。”后来王皓说:“吴指导,您这个玩笑开大了。”
奥运再次摘银,王皓个人网站的球迷在场外打着横幅,等了他3个小时。吴敬平也猛然想起,赛后只与王皓握了握手,却不知该说什么。他与妻子商量着,要把王皓请回家,一起
吃个饭,为这个2012年的奥运主力军打打气。“如果不是马琳,其他任何对手,凭他现在的实力和能力,冠军肯定是他的。马琳太了解他了,前两局在球路上就把王皓算死了。后来我听到王皓讲是天意,心里更酸楚。”吴敬平感叹着不知还会带王皓多久,但他说,“付出的心血是一样的,疼爱的心情也是一样的。不论将来是我带还是别人带,我都相信王皓在2012年一定能圆梦。”
这也是刘国梁要说的话,“马琳用了9年,从1999年开始,才把世乒赛亚军变成奥运会冠军。王皓的路还长。”
他担心王皓缓不过来,“王皓和别的运动员不一样。他需要外界对他的肯定和鼓励。”本次奥运会后,王励勤明确表示还要继续打,他想打到伦敦奥运会,因为“冠军没拿够”。比他更小的王皓,更有坚持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