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娟四部曲》之放逐篇(下)
(2009-01-14 11:37:35)
标签:
体育 |
换帅没换刀
“罗雪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练问题,她下放省队的原因也与此有关,”浙江一位教练说。话里两层含义:一是罗张恩怨,二是谁能引导罗雪娟登上北京奥运的领奖台。
罗雪娟自1996年被张亚东相中,十年来两人风雨同舟,分享了太多乐与苦。
起初,身材条件不算理想的罗雪娟并非出色的“苗子”。张亚东回忆,开始他觉得罗雪娟技术动作有缺陷,频率太快;后来渐渐发现,她的可塑性非常强,而且意志出奇的顽强。“她悟性好,爆发力好,能准确体现出教练的想法和技术要求。”
“你的目标是世界冠军。” 接手她半个月后,张亚东对12岁的罗雪娟说。
这话影响了罗雪娟的一生。此后,她相继登上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这对金牌组合的交流方式也很罕见。“以前我们经常谈论各种问题,在训练方面也争吵。气不过的时候,我还动手打过她……她是个做事力求完美的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也要求别人完美。”张亚东透露。
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罗雪娟身体多病,训练质量未见起色,但她以顽强的意志夺下了奥运桂冠,甚至在接力比赛中拼到赛后当场虚脱。然而,金牌掩盖不了她性格上的某些弱点。
2005年3月,有一次训练罗雪娟没有完成要求的质量,而且态度不好,心急的张亚东当众扇了她一巴掌。罗雪娟不声不响地走了,一个人买了机票飞回杭州。一周后,浙江体育局领导出面调解才重新归队。
这不是她第一次出走,2003年底在广州集训时,张亚东组里进了一名新队员。由于这位女选手身体条件不错,被寄予“罗雪娟第二”的厚望。但这让习惯了独享张亚东关爱的罗雪娟受不了,为此,她以各种方式抗议,但哪有教练被运动员牵着鼻子走的道理?结果一天晚上,罗雪娟悄然外出,队里上下惊慌失措。好在她没有走远只在广州市内转悠。罗雪娟被请回来了,那名小队员从此改练其他项目。罗张和好如初。据说类似摩擦还出现过很多次,但都止于国家队内部。
“她是我一手打造出来的艺术品。但这件艺术品并不是十全十美,都怪我以往只顾着关心她、打造她的霸气,在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社会等方面,我做得都不到位。是我宠坏了她,”张亚东如此反思。
张亚东为罗雪娟付出了很多,包括赛前亲自为她买她最喜欢吃的蛋糕;为了给她调理身体,张亚东成了药罐子教练,几年来每天都窝在房间里亲自给弟子煎药,天天如此。这种情同父女的“一对一”呵护,一直延续到她在雅典夺冠。那之后,张亚东希望自己的事业也能有新的发展,国家队总教练无疑是一个更高的起点,但他提出不再亲自带队员了,包括罗雪娟。
“我毕竟是为国家做过贡献的运动员。我不怕他打我,就怕他不理我,运动员最怕被自己信任的教练冷落,那才是最伤心的事。当大家都在为北京奥运会努力的时候,我成了一个没有教练的队员。”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罗雪娟很难理解。
于是,2005年11月东亚运动会100米蛙泳比赛后,罗雪娟在新闻发布会上潸然泪下。“我至今仍记得,发布会前半个小时,张教练突然通知我,他将出任总教练,以后不再带我了。我一下子感情上难以接受,有种无依无靠的感觉。一想到如何面对以后的日子,再想到2008年,真的很伤心。就控制不住地哭了。”
除了当众洒泪,罗雪娟私底下不知道还哭了多少次。金牌搭档走到了尽头。
张亚东自认为妥善安排好了罗雪娟的教练问题,他自己制订训练计划,从浙江队抽调前弟子陶嵘来执行。
罗雪娟对陶嵘很尊重,但只是师妹对师兄的礼貌。陶嵘2001年退役在浙江队任助教,之后转为正式教练,他所参加过的最大型比赛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在浙江队和我是师兄妹,比我大、退役早,我出成绩的这几年我们没有接触,他并不了解我的情况,”罗雪娟说得很小心。“我知道他很努力,我也很努力地去配合他。”
“我也不排斥新的教练。但毕竟从现在到奥运会时间不多了,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个了解我、有足够能力和应变经验的世界级教练来带我,前提是我得信服他。”罗雪娟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但得到的回答很坚决:不。
张亚东就任总教练时曾表示:“我不是不管罗雪娟,她的训练计划还是在我亲自在做,陶嵘只是去具体执行。重大比赛前,我还会在重点课上亲自调教她的。”
据国家队内部教练观察,陶嵘所做的无非是为罗雪娟掐表计时,而且只维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她进入了长达8个月没人管的真空状态。
熟悉运动规律的人都知道,像罗雪娟这样的金牌选手,必须配备有经验的同等水平的教练。
中心领导对罗雪娟的承诺是:“在奥运会前,张亚东教练肯定会有办法帮你的。”
圈内人士指出:“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运动员往往为了零点零几秒而血拼。奥运会备战是个长期系统工程,给金牌选手临时换教练,并指望在奥运会前搞突击训练、取得成绩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此外,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张亚东作为总教练的事务越来越繁重,指点弟子基本不可能。”
调整组合不如意,其他教练人选又无从下手。像罗雪娟这样的尖子选手,任何教练接管她都必须以她为中心,针对她制订计划。组内的其他选手必须为她让路。田径队的刘翔除了一个备战组、外交组还有一个科研组相配合。而游泳队没有这样的运作模式,罗雪娟成了没有人愿意带的“刺猬”。
其实早在去年十运会期间,所有人都知道了张亚东将升任总教练,惟有罗雪娟被蒙在鼓里。当时也曾有人建议让齐晖的教练叶瑾来带,后来不了了之。接下来,韩冰岩、鲁永明、何新中、幺正杰、陈运鹏等名宿先后被提上案头,但都因为不具备可操作性,而没有下文。
“让其他省市的教练来带她,有比较大的风险性。因为要打破地方界限,这与地方体育局的利益有冲突。请已经退休的老教练出山,政策上又难以执行。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其他教练都忌惮罗罗的性格,认为她个性太强,身上有刺。”有知情人士如此分析。
罗雪娟的性格,真的到了谁都难以管理的地步吗?有人这样感叹:“性格决定命运。对于一名优秀运动员来说,个性是最宝贵的财富。当然,这也许会给别人造成这个队员不好带的印象。罗雪娟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她有勇气和霸气。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让她在奥运会、世锦赛上屡次获胜。”
至于浙江籍教练,除了张亚东,没人能带罗雪娟。她为此把游泳中心上下领导走访了个遍,希望能在全国范围为她找一个好教练。但这种执着惹恼了各方,认为她仗着奥运冠军的头衔无理取闹,不服从现有的教练安排。
这件事不但让罗雪娟落了个不服管教的恶名,还导致她和恩师张亚东的矛盾急剧恶化。这时,又一件事情发生了。
有人透露,6月底,浙江省体育局领导到北京宴请浙江籍奥运冠军。张亚东通知了罗雪娟,不知何故她还是缺席了,当时省局领导大发雷霆,加上兼任浙江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的张亚东长期对罗雪娟的诸多不满,双方一合计,她就被下放回省队了。
拯救大将罗雪娟
从萧山训练基地到运动员公寓,只有几分钟路程,罗雪娟已经走了1个月。据浙江队队员反映,从7月6日下放至今,罗雪娟每天都走在这条小路上,形单影只,若有所思。
据运动员公寓的工作人员透露,罗雪娟同省队其他选手一样遵守作息制度,每周六结束训练才回家。不到24小时后,她又会准时出现在训练基地。
不过,她在省队的饮食仍享受奥运冠军的规格,每天菜谱都有所变化,不是以浙江菜为主,饮料品种也多。只是罗雪娟吃得并不多。
“罗罗这次回来后,比以前待人更主动、更殷勤了。”有浙江教练反映。“对常人来说也许这是好事,可她给人的感觉不太对劲,我们也形容不好:她好像变得要刻意讨好人似的,没有了霸气。可能是这么久以来遭受了太多的打击吧。但这种气质上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她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前景?要出成绩必须有个性。”
“罗雪娟很少和我们交流,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也难怪,她经历了这么多挫折,换了谁也会大受打击,”有队友说,“她训练时,总是独来独往。由于那帮小队员水平太差,她基本上是自己控制。现在主要是适应调整阶段”。调整主要是身体力量方面的储备,适应主要是指新的蛙泳规则允许出发和转身后打一次蝶泳腿。最近一个人在水里的时候,她就在水波里漂流,感受蝶泳腿。
传说中罗雪娟的身体健康无法到达国家队的训练要求。实际情况呢?圈内人的共识是:她的身体在前些年训练中已经被淘空、榨干了,说白了也就是训练不当导致的透支,现在她的虚脱、心脏问题以及缺钾等后遗症都暴露无遗。
身体问题又导致了她在国家队“独行侠”的角色。尤其是从去年底到今年7月6日以前,她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去训练,一个人吃饭,在其他人都成组的训练,教练大呼小叫的时候,罗雪娟显得极不合群。
没有人在乎这个1.62的西子姑娘的存在和感受,除非她身体不适时找队医,或者晕倒的时候。
好在罗雪娟的孤独状态在她回到浙江队后有所变化。挽救她的人是50多岁的朱志根。朱志根擅长中长距离的训练,其弟子陈桦、于诚和吴鹏都曾在国际比赛中赢得过奖牌。有人认为,朱志根是讲究训练质量和能力的人,对于此时状态已经陷入最低谷的罗雪娟正是合适人选。但也有人质疑,她这是“才出虎穴,又进狼窝”。因为朱志根的训练有可能退化罗雪娟原本超一流的爆发力,长久下去肯定与奥运奖牌越来越远。
关于张亚东
放弃了罗雪娟等一干队员的张亚东一再声称:“中国游泳不能依靠罗雪娟,也不能只有一个罗雪娟。我希望中国游泳提高整体实力。”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国家队组建了170多人的庞大队伍,还在今年首次实现了国外训练的创举:分别有两支队伍远赴澳大利亚和美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还有多人屡次上高原训练。
但在张亚东担任总教练近一年之后,他的想法在杭州受到了严重打击:中国选手今年的世界排名大幅度下滑,达到了自2001年以来的最低谷!而且大部分北京奥运会的重点选手成绩集体缩水,只有周雅菲一人打破了两项亚洲纪录。
有人半开玩笑地归纳了张总教练上任以来的一些特点,说他做到了历任总教练中从未做到的事:一,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其他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是乘坐大巴集体行动,惟有张总自己开车独来独往;二,作为总教练,他在国内比赛时不在教练席上,却是主席台上的座上宾;三,经常出现在各类宴请的酒席上;四,领导身边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角色似乎变成了领导陪同;五,在各种场合高调发表言论,成为了媒体的焦点;六,作为颁奖嘉宾,屡屡在颁奖仪式上露面;七,经常喝酒、酩酊大醉;八,据说国家队历任总教练都亲自带队员训练,但是张亚东却是光杆司令,甚至连罗雪娟也舍得抛下。
有人说,正是由于张亚东早年的训练方法提前榨取、透支了罗雪娟的健康,随着年龄的增大,她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迅速恢复了,他应该为罗雪娟现今的身体状况负全责。而对于罗雪娟的训练,他已经回天无术,所以他坚持不带队员。
更有人猜测,出于某种心理,这位总教练带不下去的队员,也不愿意留给别人领赏,加上有了条件突出的蛙泳小将王群、季丽萍,所以在享受到罗雪娟的光彩之后,宁可亲手毁掉她。“传说有一类工匠呕心沥血把作品创造出来,但是也会将它亲手毁了”。
我们宁愿把罗雪娟遇到的诸多问题看成磨砺她的试金石,而不是束缚猛兽的牢笼。
应该说,罗雪娟依然是中国游泳仅有的夺金热点之一,前提是保证她找到合适的教练,并营造愉快的训练氛围。
前国家队总教练陈运鹏曾指出:“罗雪娟的成功有多种因素,除了心理素质超群和力量强,最关键一点是她的技术先进独到,尤其是她的蛙泳腿部技术。她每做完蹬腿动作后,脚踝都有一个快速的内扣动作。虽然对手很强大,但罗雪娟只要在今后两年的训练里突出重点,凭借她的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在2008年奥运会上还有可能再现辉煌。”
幸运的是,即使罗雪娟身陷困境,她依然跳动着一颗奔腾的心。“我不认为前两年就是罗雪娟时代,现在就是后罗雪娟时代。我只要在泳池里游一天,就是我的时代,我就要力争为中国拿奥运冠军。”这是罗雪娟的表态。“年底的亚运会不是我的主要目标,但我会尽量拿到奖牌,我想尽量替游泳队打出气势。至于我最主要的目标,那就是站在水立方(北京奥运游泳赛场)的出发台上。”
“过去这十个月的消磨并没有消融我的决心,任何事情都不能与北京奥运会相提并论!”罗雪娟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