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2019-05-25 08:37:23)
分类: 人文景观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普陀山南海观音佛像左侧“鉴真东渡”壁雕
                                     以上16幅雕像以先后顺序排列,拍摄于2019年5月21日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原姓淳于,14岁时在扬州出家。由于他刻苦好学,中年以后便成为有学问的和尚。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留居日本10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唐招提寺建成了。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尊称"大和尚"。

 鉴真东渡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到东亚地区,对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