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包何以让家长耿耿于怀?
(2012-01-16 07:29: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孩子帮同学背了背包,然后收了10元“辛苦费”,这么个小事,却让经济学家刘纪鹏的纠结起来:是该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呢?还是教他如何培养经济头脑?他发了一条微博,截止昨日19时,就引发了超过48万条微博的激烈讨论。(1月15日新华网)
关于孩子帮人背包收钱是否可行,大抵有两种观点,而且非常鲜明:一种观点认为传统的助人为乐不应该收钱;另一种观点则力挺按劳索酬。事实上,孩子帮人背包是否位助人为乐?又可否收钱?这其实也需要辨证看待。
从新闻中得知,整个事件是因为女生觉得路程远,提出给钱5元钱请男生帮忙背包,男生通过“讨价还价”,以10元的代价背着两个包走了4公里。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女生并不是因为不舒服,或者背不动了,而是觉得太远,不想背。这倘若是在成人世界,人家请你做事给钱天经地义,并不关乎助人为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男生收钱,甚至要提高报酬,以一种劳动获得报酬的现代经济理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事实上,就算是助人为乐,收点钱也是可以的。《吕氏春秋·察微篇》中记载了两则故事,一则是“子贡赎人”: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为奴隶,只要能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一位弟子在赎回一位鲁国奴隶后,坚持不要报酬,以示“义”的纯粹。孔子非但没有表扬、反而批评了这位弟子,认为此举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还有一则是“子路受牛”: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下水救人被人赏赐了一头牛,他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大加赞赏,说这样会激励更多的人以后下水救人。
时下,助人为乐的美德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以物质形式付酬或奖励不仅不是对传统道德的背叛,还可以推动美德的延续。也就是说,“助人为乐”的美德和“力币交换”的市场经济观念两者并无冲突,就算这位男生是助人为乐收钱也无可厚非,成人也无需过于纠结。
事实上,这一切的纠结都来源于成人世界,辩来辩去的也都是一些大人,孩子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又有何感受,这恐怕才是家长最需要关注的方面。
女生为何要请男生帮忙背包,是因为担心太远背不动,还是本身就是娇生惯养?男生帮人背包收钱是如何想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大人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由此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而不是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