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救命药”何以不能变身为“高价药”?

(2011-12-16 07:42: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儿子赖以活命的“救命药”断货了!这让何兰香发了慌。她13日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仍然“一支也没有找到”。何兰香的儿子杨志鑫是乙型血友病患者,治疗此病的唯一有效药凝血酶原复合物正面临全国缺货。中国血友之家在网上征集签名,将向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反映此问题,希望能帮患者找到“救命药”。(1215日《北京日报》)

时下,“救命药”稀缺其实并不少见,就在今年9份,心脏外科手术的必备药品鱼精蛋白也发生全国性的短缺,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得到缓解;今年11月份,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的必需药品“白舒非”在全国缺货已三个月。再联系到血友病用药“八因子”也曾大面积缺货,如此种种,无不说明“救命药”已经频临危境,也在喊“救命”,难道真的就无药可医了吗?

曾记得在前不久,央视连续曝光“高价药”背后的利益链,结果调查发现,部分药中间利润高达6500%,而这一切都是发生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按理说,“救命药”作为一种稀缺药,而且具有唯一性,为何却是一种廉价药?它们真的会甘于这种“廉价命”吗?从“救命药”不断上演缺货的闹剧来看,这些问题或许有答案了。

众所周知的原因,在“高价药”面前,基本药物制度其实并不能起多大的作用。因为制度本身的不足,甚至造成了很多乱象,比如中间利润暴增,再比如“新药”装“旧瓶”、“旧标”制“新药”……恰恰是因为“救命药”的唯一性,让它们在基本药物制度面前无法“假戏真做”,只能乖乖就范。不得已之下,只能闹一闹“短缺”的戏,借此逼供国家药物管理部门,改变“救命药”为“廉价药”的命运。事实上,这个影响还是有的,比如就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该提高“救命药”的价格,以缓解短缺的事实。这其实并不是公众,尤其是患者想看到的结果。

其实,要想让“救命药”告别“无药可医”的历史,必须要形成“监管——预警——储备”这么一个体系,对药品,尤其是“救命药”进行监控,一旦出现状况,即预警,最后通过国家储备出手救急,如此循环,让“救命药”实现“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才能有效避免“救命药”短缺的闹剧,也能让“救命药”失去变身“高药价”的可能。

从长远来说,还需修正基本药物制度等医疗制度,至少不能让它们成为“高价药”,或者是“救命药”短缺幕后的推手。总之,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不能再纠葛下去了,“救命药”也要尽快告别“无药可医”的历史,而这一切,尚需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有所作为,并且要大有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