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量产“小孝子”这事儿不靠谱

(2011-11-01 19:39: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10月30日,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旨在通过培养孩子孝心,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文化普及教育,工程计划通过5年时间培养百万名孝子。(10月31日《新京报》)

  “百善孝为先”,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当下道德出现危机的现实语境下,倡导孝道,从娃娃抓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笔者窃以为,量产“小孝子”,这事并不靠谱。

  其实,4岁至6岁的孩子尚属天真无邪的儿童,无论怎么调皮,在他们的字典里,是不可能有“不孝”这个词语的。孝道本就属于人最基本的一种道德形态,之所以会出现“不孝”,关键还在于社会及成人的影响。显然,孝子不是培养出来的,而在于成人的示范作用,以及社会的引导作用。面对当下的现实语境,要讲孝道,不是纠结于我们这些儿童,关键还需要我们社会及成人要好好反思。

  此外,“小孝子”量产计划的依据也很勉强。选取100个家庭进行“调研”,然后得出结论:成绩好的孩子是孝子,成绩差的孩子大都不是孝子。这样的调查形式和结果本就不科学,又何以能够制定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方案。

  5年内要培养百万名孝子,这个工程不可谓不巨大,但是,能有多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4岁至6岁开始培养,三五年之后也就十岁左右,社会及成人世界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尚小,他们本就是个孝子,也许经过培养,更加讲孝道了,但是,能担保他们今后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吗?能够继续保证他们是孝子吗?

  笔者认为,量产“小孝子”,这事儿不靠谱!一个人孝与不孝,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养成的。要想培养社会讲孝道的良好风气,相关机构将对象搞错了,真正需要培养和改变的恰恰是社会,以及我们的成人世界。而年幼的儿童,本就是一孝子,又何须培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