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不能疯狂迷恋“兴趣班”
(2011-09-30 07:57: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长春市民马黎4岁的儿子上幼儿园虽然只有一年半,但课外兴趣班却已经上了4个。从周一到周日,母子俩为上兴趣班早出晚归,天天喊累。问及为何如此辛苦,马黎的回答是“为了成就孩子的高素质,宁可全面撒网”。(9月29日新华网)
时下,有不少幼儿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给他们报上了很多兴趣班,比如器乐兴趣班、绘画兴趣班、舞蹈兴趣班、数学兴趣班、读兴趣班、英语兴趣班,等等。曾记得2009年武汉一父母花1.5万元报了12个兴趣班,令5岁女孩王君怡(化名)“崩溃”了:经常用头、手撞墙。如今,长春一幼儿家庭再次疯狂迷恋上了“兴趣班”,让孩子不堪承受。
显而易见,这并不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是大人强加给他们的一种“伪兴趣”。时下,望子成龙的心态仍然影响着不少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息,为了让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从小就按照大人的思维给他们安排太多的兴趣爱好。特别是看着身边家庭的孩子报名兴趣班,担心自家孩子就此落后了,便纷纷替他们报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
其实,兴趣班尽管会“强迫”孩子们学到一些东西,也看似会比同龄人多懂一些知识。但实际上,从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来看,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并不妥当。而且,快乐的童年因此而变得非常痛苦,甚至被逼的“崩溃”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更何况,处在幼儿时代懂得的东西比同龄人多并不见得会对将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幼儿园来说,之所以开办“兴趣班”,大都是顺应了家长这方面的需求,是为了跟社会培训机构分一杯羹。从实际操作来看,幼儿园基本都是与培训机构合作,然后从中分成。兴趣班每学期学费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数百个孩子报名,其经济利益自然可观。显然,幼儿园也不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而开办“兴趣班”,其真正的目的在于“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