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乙肝宝宝”不应成长在“拒绝”中

(2011-09-02 08:26:2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831,一家反歧视公益机构发布《2011幼儿园乙肝歧视调查报告》,报告称全国超过六成幼儿园在儿童入园体检时违反规定查验乙肝,超三成幼儿园拒收乙肝病毒携带儿童。(91日《京华时报》)

20102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曾联合下发通知,明确禁止幼儿园拒收乙肝儿童、禁止在入园体检中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但事实上,从这份调查报告可以看出,这份禁令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幼儿机构仍然在拒绝“乙肝宝宝”,在拒绝他们的成长。

其实,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传言中那么可怕。电视广告将乙肝携带者的危害说的头头是道,法律也将乙肝病毒携带者列入了歧视人群,比如《食品卫生法》就不加区分地把所有的病毒性肝炎都定义为“消化道传染病”,而且规定“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类似存在乙肝无知和歧视的法律并不在少数。于是乎,公众自然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缺乏足够的认知常识,不清楚乙肝的传播途径,更习惯性地认为“病从口入”。再加上对慢性病人尤其是传染病人“天生”的一种拒绝和歧视。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较之成年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宝宝”更容易受到排斥。

其实,国家相关部门下发禁止检查乙肝项目的通知精神也并非这一次,而是几乎年年都有,这种一再强调的做法并未让“乙肝宝宝”的受教育权等权益得到保证,“超三成幼儿园拒收乙肝病毒携带儿童”调查结果就是一个印证。尽管有“禁令”,但是对于违法者并未配套惩罚措施,比如违规查验乙肝的医院和幼儿园该接受怎样的处罚?又比如拒绝接受“乙肝宝宝”又该如何处罚?等等均没有具体的规定。试想,又怎能奢望这种没有任何执行力的“禁令”能起多大效果!

近年来,随着为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的开展,我国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明显下降。但是,我国每年新增的“乙肝宝宝”的数量仍然惊人。有数据显示,至少还每年都会有30万的乙肝病毒携带婴儿出生。显然,如何改变根深蒂固的“乙肝歧视”,如何让查乙肝和拒绝“乙肝宝宝”的“禁令”得到有效落实,等等问题至关重要。

“乙肝宝宝”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仅仅是携带了一种乙肝病毒,对于社会,对于他人并未有任何伤害,他们同样拥有其他宝宝一样的受教育权等权利。因此,笔者认为,“乙肝宝宝”不应该成长在“拒绝”中,政府部门和社会上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为了他们的成长,为了他们的未来,呵护他们,保护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