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滩“口琴楼”的公示绝不应流于形式

(2011-07-27 22:06:1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外滩”,是上海人民最引以为豪、也是最敏感的一块热土,SOHO中国的“外滩SOHO项目”规划设计的“口琴楼”方案在近一周的时间内引发了上海公众舆论的广泛争议。公示时间短、设计被指“孤芳自赏”与外滩环境格格不入等等质疑声音连绵不断,然而,一向以公共公司形象出现的SOHO中国却迟迟未作回应,更加加重了该项目背后的疑云。

  众所周知,外滩建筑是上海的象征,在这个寸土寸金的“超白金”门户地带盖楼,不仅仅要顾及周边建筑的“感受”,而且要在历史风貌等方面做到很好的传承。因为,在外滩建楼,关乎着所有上海人切身利益,是展示上海文化和形象的最佳平台,所以,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规划论证,而更多的是需要听取市民的声音。但是,外滩楼口琴楼注重的是自己规划设计,对于市民的意见要么不理,要么回避,如今引发质疑也是自讨苦吃。

  一个关注民生的重要工程,最关键的就是公示,其目的一方面向社会告知这个项目准备怎么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社会征求意见。公示有几个关键要素:公示时间、公示内容、公示媒介等等。外滩口琴楼的公示恰恰在公示这几个要素中大做文章,让公众对此意见非常大。

  外滩口琴楼的公示时间是5天,与其他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公示的10天,甚至更多天数的距离太大,公众对此难以接受。一个设计方案的公示,按照常理,不得少于10天,一方面有的公众并不能及时看到这个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就算及时看到了,提意见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提出来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公示时间一般都在10天以上,以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公众对公示项目做出全面的评价,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外滩口琴楼之所以招人口舌,其很大原因就在于公示时间仅仅只有5天,让公众不能有效进行评议。

  在公示内容上,外滩口琴楼也花了很大的心思,只不过这个心思不是用在“正途”上。一张平面图,然后注明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各幢建筑的高度、层高等基本数据,大量的建筑术语让不少公众望而止步,君不见就有读者表示:“本想谈谈看法的,但被平面图和建筑术语镇住了,不敢提了。”此外,没有效果图,也没有详细的建造方案,甚至连联系电话都没有写上,这其实就是让公众根本了解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具体内容,仅仅知道这里要建几栋楼、每栋楼要建多高等之类简单的数据。就算公示时间再久,也就算能够看到的人更多,这种没有内容的公示又有何意义呢?

  一般来说,公示在选择媒介方面要么选择报社,要么选择电视台。外滩口琴楼的公示有些出其不起,他们选择公示在市规土局官方网站上的一个角落里。这样的别出心裁将更多热心的市民拒绝在了门外,试想,去逛市规土局官方网站的人本身就有限,能够在角落里发现这条公示信息的人就更少。

  从公示时间、到公示内容,再到公示媒介,外滩口琴楼的公示都在人为地给公众设置一道道关卡,而且环环相扣,其目的就不想让公众看到他们的公示,更不想公众给他们建设提出任何异议。5天的公示时间,简单而附有大量建筑术语的公示内容,藏在网站一个角落的公示媒介,都令想提建议和意见的公众止步。更令人心生疑惑的是,相关人士一再在回避记者和网友的问题,采取爱理不理的态度,让公众更加觉得外滩口琴楼这项民生建设工程已经开始将民众隔离在外。

  其实,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说,不是外滩口琴楼的建设不需要听取公众的意见,而是因为做得不好,心虚了。这可以从一项关于“外滩SOHO”项目的微博问卷调查得到印证。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网友对外滩口琴楼的建设方案设计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仅仅只有9%的人赞同。

  笔者认为,对于项目规划设计来说,公示方案已经成为一个必经的步骤,无论是什么工程,都不能消极对待。外滩口琴楼作为一个民生建设工程,关乎着上海人民的利益,影响着上海是城市形象的问题,在公示方案这个环节上本应该做得更加扎实,但是,SOHO中国煞费苦心,在公示这个环节上大做文章,舆论公众,简直就是岂有此理。目前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尽快对此事作出回应,并重新按照规定要求向社会公示一次,以此全面征求公众意见,为建设一个美丽的口琴楼而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