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给求职的农民工遮风挡雨?
(2011-02-25 09:49:5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宽敞明亮的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内大厅的大屏幕上,反复滚动用人单位的招工信息,在这里发布信息的制造企业大量需要泥工、木工、电工,却很少见到农民工来这里找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杨家山立交桥下和中山西路这两处“马路劳务市场”,却聚集了数百农民工,显得热闹非凡。放着宽敞明亮的大厅不进,农民工为啥非站马路市场?(2月24日《长沙晚报》)
每逢春节过后,关于农民工进城打工和企业“用工荒”的新闻总是能够引发热议。特别是近几年,不仅仅是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继续出现企业“用工荒”,就连一些中小城市都加入到了“用工荒”的行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工“找工难”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比如长沙的“马路市场”,有些人为了能够找上一份工作,在马路边站上几天是常事。
正规可信、环境舒适的人才资源市场,农民工身影难得一见,而在“马路市场”,这里的农民工却是异常红火。这样的现实形态实在有些匪夷所思,也让农民工求职的问题暴露无遗。为什么这些农民工宁愿站在马路边也不进人力资源市场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时下,要想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门槛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诸如学历证、资格证等等证件是一块块“敲门砖”,而且都是硬性要求提供的。而来自农村的农民尽管有一手技术活,但是缺少这些学历和证件。而“马路市场”不仅仅没有任何门槛,还可以与用人的老板面谈,这显然正是人力资源市场所缺少的,也是农民工青睐“马路市场”的根本原因。
其实,“马路市场”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用工者不放心、农民工技术水平不高、干扰周围居民环境卫生等等。但是,农民工作为时下劳动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理应得到重视。由于农民工的特征注定他们不适合时下的人力资源市场,也注定他们会受到人力资源市场的排斥,那么,建立适合农民工的劳务市场也就成了唯一的出路。此外,如何让农民工掌握更多的技能,如何让农民工能够胜任时下的用工需求,这也是摆在我们政府面前的现实课题。
因此,笔者认为,政府理应给“马路市场”安个家,给求职的农民工遮风挡雨。与此同时,还需积极开展农民工免费技术培训,改变农民工因为学历低、缺乏从业技能、只能干一些零活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