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针对本报刊发的《部分银行违规销售银保产品》的报道,宁夏银监局有关负责人要求银行立即整改,并将组织人员明察暗访。(《新消息报》2月14日08版)
去年11月,银监会发布的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银行里比俺们文化层次高的人多的是,这样的规定不至于读不懂,也不至于不知道如何操作吧。
然而,现实却是,在银行向客户推荐保险业务的有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有银行普通的工作人员,真正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实在是少之又少。而且,即便是符合规定的推销,也多有坑人之嫌疑。按理说,你要推销保险产品也行,但你不要骗人啊。可是你看2月14日08版的
《贾女士遭遇早取伤本的尴尬》一篇报道中,贾女士就上了推销人的当,人家只说好的不说坏的,之后你才发现,要想提前取出自己的钱,要损失10%,谁能接受?
中国有句老话,叫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有钱了,就该约束自己的行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理。可是,要说银行缺钱,鬼都不信。有钱的银行却屡屡违规,实在让人想不通。看看多如牛毛、名目繁多的手续费吧。这事去年开始暴露,后来说要清理,到现在没个音讯。有些收费想起来都可笑,比如数零钞费,摆明了就是一副嫌贫爱富的嘴脸。还有更怪的事,存进银行的钱,会越变越少。比如
《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民齐清账户上2000年有100元,到了2009年去银行销户时,才发现只剩60多元。你道为何?原来银行扣了小户头管理费,再存上几年,齐清肯定会倒欠银行的钱,这叫哪门子逻辑。与手续费繁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客户贷款却是困难重重。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去年贷款购房,跑了一家又一家,这家不放贷,那家要抵押,跑了好几天,好话说尽,终于有一家银行松口答应放贷,但需要提供的资料和手续实在令人精疲力尽。
银行姓“钱”没错,但不能在钱大爷面前掉了身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