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怪状凸显人才评价机制短板

(2011-02-12 12:43: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近年来,中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期刊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这些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有价值的论文极少。(210日《中国青年报》)

每逢看到世界第一的字眼,自然能够让众人引以为豪,更是成为一些人吹嘘的资本。但笔者窃以为,中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一并不值得惊喜,相反是一种悲哀。

一边是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世界第一,一边是论文平均引用率排名世界100名开外,如此强烈的反差确实让中国学术界非常尴尬,也让中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状态暴露无疑。

时下,论文的重要性在中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包括教师、科研人员等群体的收入、住房、职称评定、荣誉等等都与论文直接挂钩,而重数量轻质量的惯例仍然是一道主旋律。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出现抄袭论文成风、论文买卖成为产业等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学术界丑闻不断曝光也是在所难免。

其实,论文就是研究者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所获智力结晶以文章形式表达。而学术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揭示未知解释已知,用知识造福社会、改造世界。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术论文的发表并不是终点,论文数量的多少也与学术水平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才是最根本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并不值得惊喜,引用率排名落后反映论文质量差的现象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不可否认,在这世界第一数量的茫茫“文海”中,也不乏一些经典之作。但这些研究成果往往停留在研究,并未转化为生产力,更没有造福于人类。中国科学院的一位院士曾经说:“我们国家有八成左右的科技成果没有转化,只是被装在评职称的口袋中,锁在装档案的文件柜里。”由此观之,学术研究,论文的发表,其出发点并非为了研究和造福社会,而是为了职称、荣誉等现实的东西。

显然,造成这样的结果不能责怪于大众,导致发生这种现象的人才评价机制才是罪魁祸首。因此,笔者认为,规范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已经迫在眉睫,让论文回归常态也是当下中国学术界应该努力的一个目标。如若不然,当面对一堆堆虚名的“伪人才”,面对越来越多的“文字垃圾”,必然会将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耗之殆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