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民网】公开课戏剧化暴露教育评价机制不唯实只唯上

(2010-12-16 17:23: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陶功财:公开课戏剧化暴露教育评价机制不唯实只唯上

2010-12-15 17:40   来源:新民网   作者:陶功财   新民网编辑:黄珏

  【新民网评】岁末年初,不少学校都给老师开了“公开课”,让老师有机会总结一学期教学,汇报成长心得。可记者在一些中小学听课时发现,有些公开课过于追求“新、奇、特”,有的老师还提前和学生打招呼“配合互动”,公开课成了“表演课”。(12月14日《解放日报》)

  近些年来,这种爱表演的公开课还真是比较盛行,先是老师布置好,并进行“彩排”。一旦有了领导、专家和同行们参加的公开课上,老师和学生们配合十分默契,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有板有眼,一切按照既定的程序走。甚至配有一些道具的加入,让热烈的课堂氛围得到最逼真的体现。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每节课老师都这么投入,学生们都听得这么入神,课堂气氛也如此热烈,这肯定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大家希望看到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仅仅是一节公开课,仅仅是一场做给光临学校的领导和同仁们看的“作秀”,而且让学生“不堪重负”。

  公开课为何成了“表演课”?业内人士坦言,一些年轻教师不像老教师那么老到,其教学理念在短时间内也无法通过课堂设计完全体现,于是往往通过追求课堂“艺术效果”的表面功夫,来加深听课者印象。很显然,公开课戏剧化不是老师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时下,学生们的考试备受大家关注和热议,但其实,在老师们来说,除了升学率之外,更有一门考试,那就是公开课。上好一堂公开课,如若能拿上一个全国大奖,必定会扬名立万。也就是说,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如何,往往就是通过一堂公开课,而且成为一种常态。这种做法不但导致评价不公,也容易衍生出一些怪状,比如公开课成“表演课”就是其中一种。

  上了2000多堂语文公开课的名师于漪说:“我上公开课时,从来不搞任何彩排,哪怕教育部长来听课,也是响铃就上课,平时怎样上,公开课就怎样上。”名师于漪敢这么做,是因为她是名师,是因为她有底气,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老师是名师?又有多少老师能有于漪这般底气十足。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轻的老师来说,更是如此,说不定还巴不得借这样的公开课成名。

  一堂公开课,承载的东西太多,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的荣誉,也有老师自身的个人荣誉,包括职称在内的各种评选及奖励都少不了这一项。正因为如此,一些公开课就不折不扣地成为了“表演课”,成为老师不堪重负的一堂“必修课”。如此一来,平时的课堂就应付了事,如何上好公开课,如何在全国公开课比赛中拿到名次才是老师们的最终目的——经常有平时上课不咋地的老师却能够拿到全国大奖,而平时上课很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不但不能获奖,就算参加的机会都要失之交臂。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杜绝公开课成“表演课”,关键还得规范和完善老师评价体系,要让老师平时的教学和表现纳入评价体系中,增加学生和身边同行们的话语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平时的教学质量,让公开课回归常态。

  本文作者系作协会员、媒体评论员。文中所述仅代表其个人观点。您可以写信至opinion@xinmin.cn与我们探讨
 
链接:http://news.xinmin.cn/t/xmpl/2010/12/15/832944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