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时事评论医改、药 |
分类: 时评 |
2007年10月22日
陶功财
“医院开天价药方就要成为历史了,老百姓以后不用为看病贵的问题发愁了!”十七大召开连日来,关于广东要在全国率先实行“医药分开”的消息被人们喜悦地传递着——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解读十七大报告医疗卫生事业建设部分时表示,关于“医药分开”的问题,中央已经定了调子,广东下一步将剥离医院门诊药房。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紧急召开常务理事会,研讨如何落实这一“医药分开”战略决策。(10月22日《法制日报》)
众所周知,“看病难”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三大难题之一,而高药价却是造成“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时下,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这个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医疗卫生改革,“高药价”成为这项改革中要改掉的头号问题。前不久,国家接二连三降低药品价格,但是大部分降价药在市场上却找不到,老百姓自然买不到底价药,去医院看病还是同样的贵,甚至还贵多了。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纯粹拿药价开刀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效果并不好。基于此,要想真正改掉“高药价”,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关键还需要“医药分开”,彻底让“以药养医”成为历史。
“医药分开”,就是医院与药品分开,医院不设置药房,只开处方,看病的人买药去专门的药店购买。这听起来似乎不错,毕竟医院的药品相比一些药品零售店价钱贵很多。但是,真正要让“医药分开”惠及民心,却并非易事。
目前,我国80%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销售给患者的。医院的主要利润来自销售药品,而不是来自医疗服务。药品进入医院,表面上看,只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加15%的利润,但由于隔着中间商,医院最终零售的药品价格是出厂价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加之监管不力,医院和中间商从药品中获取了巨额暴利。实行“医药分开”,不仅医院15%的加价不复存在,中间商也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药品价格确实会有回落,但是,如果没有药来“养”医院,医院这么大的一块利润没有了,医院如何来维持、发展,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民营医疗企业。
要不,医药分开了,可是,药品价格却下降有限,医院要生存,没有了“药”这一“宝”,他们难道不可以去“挖掘”吗?比如医院大幅度提高检查、诊断、治疗等费用,从而,使患者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所以,要想让“医药分开”真正惠及民心,笔者认为,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医疗方面的公共财政投入,改进医生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免除医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完善医院药房的监管体系,防止医院与药房勾结,抑或是其他与惠及民心相对的方式。“医药分开”是一阵“惠民风”,但愿它刮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猛烈,而不参杂一丝水分。正如十七大报告说,“医药分开,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关键,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前一篇:[教师报]教育岂能乱开“罚单”
后一篇:冷静看待女大学生“用青春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