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院士不退休不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2007-10-11 07:18:38)
标签:

时事评论

院士、退休

分类: 时评
 院士不退休不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2007年10月8日  陶功财
 
近年来,由于个别院士的不妥行为以及院士身份的扭曲异化,我国的院士制度变得越来越富有争议。2001年,个别院士候选人参与制作广告;2003年,数名省部级官员成了院士候选人;2005年,部分知名院士对院士制度进行抨击。所有这些与院士有关的话题,都一度引起社会的关注。当前,每两年进行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有关院士制度的种种话题又被重新提及。其中,院士该不该退休成了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10月8日《中国青年报》)
一直以来,在我们中国,院士不但是学术权威的代表,更是每一个从事学术研究者梦寐以求的目标。一旦当上了院士,就可以马上成为学术带头人,成为该领域的权威。更诱人的是,院士意味着巨大的利益。首先是优厚的待遇,院士制度规定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得之可谓平步青云。其次是经济利益。除了国家给的每年十万元的科研经费,各地政府或单位还会提供极其优厚的待遇,有些单位或地方为了招揽院士,更是常常开出“天价”……总之,院士就意味着功成名就,就意味着身价倍增。如此了得,怎能不让人趋之若鹜呢?试问,又有谁想退出来呢?
其实,院士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对有成就者的一种表彰和奖励,没有任何特权,更没有任何利益。如美、英、日、德、法等国科学学会的会员,也就大致等同我国的院士。他们的会员身份仅仅可以为会员的科研活动和交流提供一些便利。在香港的某些高校也是如此,院士除了有一个专门停车位外,其他方面跟普通教职员工并无二致。而在我们中国,院士行政化色彩、权威化色彩越来越严重,姑不见高官等与学术研究毫无关系的人也想吞下院士这块“肥肉”。“肥肉”人人想吃,一旦进口,谁还想吐出来呢?
王选院士曾说,院士当选时,其科研水平在领域内一般就已经落后了。由于当选院士已经到达“最辉煌的顶点”,即使再有更大的成果,也不过如此,所以,院士当选后,大都不再进取,也鲜有新的成果。是啊,评选院士是对过去科研成果的肯定,而不是对继续创新的鼓励。换句话说,这种政策的指向是“向后”的,而不是“向前”的。中国科技大学院士云集,但该校的发明一等奖已经连续六年空缺,就证明了这一点。与其这样占着茅坑不拉屎,倒不如把位子让出来,让年轻一代的上。
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院士不退休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遍布我们中华大地,也许,这也是中国迟迟不能染指诺贝尔奖项的原因之一吧。笔者认为,这不但不利于科技的创新,也会制约科技的发展,给学术界带来严重的影响。要想遏制这道“风景”,还是要加快加深院士制度的改革,确实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同时下大力度消除院士的行政色彩和权威色彩,彻底还原院士本身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