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成白领“过劳模”,谁之过?

(2007-05-09 16:41:40)
分类: 时评
 

2007年5月8日  陶功财

 

今年劳动节,一个全新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过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7成白领成为“过劳模”。(200758日《北京晨报》)

对这些“过劳模”来说,他们的工作强度,大大超出了常规的“敬业”标准,8小时工作制早已是昨日黄花,所谓的双休日也不再具有刚性含义,工作对他们而言,永远没有明确的终点。除了人格特质的差别对人们心理感受的影响外,“过劳模”一般都会经历几个连续的心理阶段:蜜月期、能量耗尽期、危机期、受创期。如果不加以引导,“过劳模”有可能就会进入最危险的“受创期”,最终导致“过劳死”,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不止一位专家这么说过:“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是导致‘过劳模’的重要原因。”在30年前的一些欧美国家,当城市化脚步很快的时候这一问题也曾被广泛讨论。如今,中国极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制度枷锁下正在经历高速释能的过程,都市中的就业压力会不断增加。虽然从经济学角度,理论上,为解决就业问题,个体的劳动时间还应进一步缩短,但在实际中,却出现了一方面大量符合就业条件的人得不到对口工作,另一方面在岗者为增添职业竞争力更加追求能者多劳的局面,而这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增添了人们的危机感。白领是城市中典型的代表之一,他们很容易在对职业规划设立了一个过高的标准,而忽略了职业发展中的心理发展阶段,而且他们最初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愿成分。“大部分人工作初期都会有一个‘蜜月期’,这时他们常常会对自己的超时工作充满自我欣赏的情绪,虽然工作到很晚,精神却处于亢奋状态。”但几年后则会进入“能量耗尽期”。“这时‘过劳模’会发现,自己的付出未必能得到期待中的回报,其中一些人会认为原因在于工作还不够努力,于是加大强度,由于效率不高,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如此多的白领成为“过劳模”,离不开一些企业对员工的漠不关心,也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过劳模”现象的重视不够,还离不开白领自己对身体健康的无视。但是,白领也是人,他们也需要休息,如此高的工作强度,只会加速他们劳累。如果再不重视和加以引导,“过劳模”群体会更加广泛,人数会更加众多,性质也会更加严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